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是領導農民群眾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堅持不懈抓基礎、抓落實、抓質效、守底線,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突出政治引領夯實農村執政根基
農村黨員是農村工作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十堰市以激發農村黨員內生動力為切入點,強化政治引領,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建立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讓農村黨員自覺行動、主動作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凝聚起推動農村發展的磅礴力量。
堅持政治引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線,以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為著力點,組織128個鄉鎮(街道)和2683個農村基層黨組織,以及7.6萬名黨員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主動學、聯系實際學、及時跟進學,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依托市縣黨校、鄉鎮夜校,舉辦領導干部讀書班1527次、支部書記培訓班486期,培訓黨支部書記11916人次;組建宣講團230個,精選1800名宣講師,分層分類開展宣講3499場次,以廣大黨員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學習教育入腦入心,教育引導農村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成為走在前列的排頭兵。
嚴實組織生活。堅持組織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每年組織春季黨員集中輪訓,以培訓班、宣講會、場院會等形式,常態化培訓農村黨員7.6萬人次。深化開展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推行學習一小時、交流一小時、實做一小時等“三個一小時”專題黨日,每月下發通知區分不同領域對“學”“做”作出具體安排,年均指導開展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8.4萬次,年均對300個特色主題黨日活動進行比曬宣傳。突出示范引領、突出抓在經常、突出嚴在日常,帶動基層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
突出教育引導。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扎實推進4個市級黨員教育培訓基地、20個黨員政治生活館建設,強化黨員黨性教育。開展最美共產黨員、最美守井人、黨建工作示范單位等評選表彰活動,選樹培育了“當代愚公”魏登殿、全國最美鄉村醫生王煥云、全國扶貧先進個人翁新強等一大批基層先進典型,激勵農村黨員干部扎根基層、擔當作為。組織開展以“一諾三評創十星”為主要內容的“十星級黨組織”“十星級黨員”爭創活動,對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實行星級管理,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履職承諾中干事創業,嚴格以黨紀法規標準規范自身行為,以實際行動樹立良好形象。
抓實基層基礎建強農村戰斗堡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近年來,十堰市通過抓基層、打基礎、務基本,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黨的主張決定、領導農村基層治理、團結動員農村群眾、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抓班子帶隊伍,確保有人管事。建立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通過“能人回引、公開選拔、跨村交流”等“十個一批”方式,全面選優配強村班子,結合換屆調整村黨組織書記890人,選派356名機關干部到村任支部書記,選樹村黨支部書記先進典型370人。舉辦以“黨建領航、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十堰新時代村書記論壇”,推薦10名有影響力的村支書參加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開展的村莊交流活動,每年組織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參加全國“村長”論壇,選優育強脫貧攻堅“領頭雁”。實施“能人回歸”工程,全面掌握8049名農村能人信息。建立全市村“兩委”干部信息庫,全面掌握8070名村干部基本情況。實行村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每年市縣集中輪訓村干部。完善村級后備干部選育管用機制,吸納137名后備干部進村班子,為每村培養1名村級助理、2名后備干部、3名鄉土人才、4名回歸能人、5名入黨積極分子,蓄足源頭活水。
抓陣地強服務,確保有場所議事。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的要求,逐年對不達標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累計爭取財政投入3億多元和黨費2370萬元,新建、改擴建村黨群服務中心679個,全面實施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村村通WIFI”工程,為所有村免費開通無線網絡。依托黨群中心布局黨員教育、便民服務、文化活動、游客服務、安幼養老等功能,提升“多務合一”水平,滿足黨員干部群眾服務需求。制作發放便民服務卡8.7萬張,深化“有困難找支部、要辦事找干部”活動,引導基層干部為群眾代言、代理、代辦,回應群眾關切、辦理民生實事。
抓經濟防風險,確保有錢辦事。組織開展“三資”清理,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建立經濟(股份)合作社369家。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10種發展模式、6項扶持政策、4項保障激勵措施,編發《十堰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案例匯編》,推廣10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模式,全市176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近年來,累計爭取資金9200萬元,按照每村50萬元資金,扶持184個村發展新型村集體經濟;黨費劃撥3795萬元,對214個村級集體經濟進行補助。實施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雙帶”計劃和黨員黨性教育、技能培育“雙育”計劃,培養黨員致富能手1400名,引領助力脫貧攻堅。
深化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近年來,十堰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深化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累計脫貧26.4萬戶83.02萬人,剩余貧困人口1646戶3841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提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信心。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市縣抓落實”工作機制,深化開展“戶戶走到”,帶動各級領導干部實現26.6萬戶貧困戶、68.8萬戶農戶走訪“全覆蓋”,發現解決突出問題,啃下最后的硬骨頭。對1646戶未脫貧戶、5558戶脫貧監測戶和7196戶邊緣戶進行重點攻堅,實現29.8萬貧困人口外出務工,5020個扶貧項目順利開工,829家扶貧車間全面復工,形成決戰決勝之勢。建立落實嚴管厚愛駐村干部工作機制,足額保障駐村工作經費,每年對駐村工作隊員開展全覆蓋培訓,提拔重用駐村幫扶干部96名。
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力量。堅持按照“硬抽人、抽硬人”要求,向貧困村選派精兵強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穩定選派1807支工作隊、5665名干部脫產駐村,234名選調生到村工作,83名市直機關干部到脫貧一線掛職,做到盡銳出戰、能征善戰,集聚強大攻堅力量。出臺引導攻堅力量向扶貧一線聚集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大力培養基層致富“當家人”、村級電商“領頭人”,推進“我選湖北 圓夢車城”計劃,吸引2萬多名大學生到基層開展實習實訓、就業創業,匯聚各方脫貧攻堅的力量。
夯實決戰脫貧攻堅人才支撐。堅持人才先行,把“扶貧”與“扶智”結合起來,積極搭建引才育才平臺,吸引各類人才參與脫貧攻堅和農村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智慧和力量。持續用力解決農村大中專畢業生不愿返鄉難題,從2015年開始,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培養“不走的農民大學生”,全市“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共培養大學生1520名,覆蓋全市80%行政村和所有重點貧困村。實施 “一村一村醫”“一村一輔警”“一村一律師”“一品多名技術員”等計劃,向貧困一線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1200名、教育衛計優秀專業人才117名,引進回歸能人320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深化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
要著力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共建共治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格局。近年來,十堰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層短板弱項,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極大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
實施強化治理能力提升行動。著眼于“抓兩頭帶中間”,著力解決村(社區)中間層如何帶、如何抓的問題,結合實施“整縣推進、整鄉提升”計劃,在全市開展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強化提升行動,逐村梳理班子配備、黨員發展、陣地建設、集體經濟、村級債務、信訪化解等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建立負面清單,對存在問題的900個村明確強化提升標準,對2077個具體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同步開展縣鄉黨委書記、縣(市、區)組織部長政治素養考察,實行全程記實管理,推動強化提升行動“抓書記、書記抓”。
推進黨員干部下沉常態化??偨Y疫情防控中黨員下沉經驗,以“雙報到、雙報告”為抓手,推動1233個單位黨組織、5.7萬名在職黨員干部職工下沉658個城中村、鄉鎮集鎮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服務模式,黨員承諾認領崗位5.2萬個,參與創文宣傳、人口普查、助老幫困、矛盾調解等服務26.8萬人次,幫助解決問題8.5萬多個。依托高校和市直單位教育培訓資源,突出生命急救知識、突發事件應對、矛盾糾紛調處等主題,建立健全常態化基本技能培訓機制。
推動紅色引領綠色發展。按照引入規劃理念抓黨建、引入市場機制抓黨建、用活有生力量抓黨建的思路,以環丹江口庫區為重點的186個村,著力打造“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黨建示范區建設,落實統一綠色發展標準、統一提升綠色能力、統一考評綠色發展成效、統一綠色發展交流活動等“四個統一”標準,深化北京十堰對口協作,積極開展“十堰與北京”一幫一聯系幫扶工作,推動生態資源變富民資本,為綠色生態市建設提供組織保證。
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每年按照村黨支部不低于10%的比例,建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臺賬,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整頓舉措,強化責任時限,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干部“村村到”,縣(市、區)289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全覆蓋走遍1763個村,落實一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村、一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一名第一書記駐村、一個縣以上機關單位結對“四個一”整頓舉措,實行“清單式”管理,健全“提醒、督辦、暗訪、通報”機制,嚴實整頓工作責任,推動全面轉化提升。
強化激勵保障激勵基層干事創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崇尚實干、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樹立體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近年來,十堰市從建立健全機制入手,綜合運用考核獎勵、提拔重用、通報表揚、困難幫扶、補貼補助、關心關懷等方式,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困難上幫助,引導黨員干部保持政治本色、發揚奮斗精神,主動擔當作為。
推動書記抓、抓書記。建立市委常委基層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示范帶動縣鄉黨委、市縣直(黨委)黨組建立基層黨建工作聯系點全覆蓋;實行市縣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三個一”,每年年初市縣黨委書記在媒體公開承諾抓基層黨建事項、領辦年度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建立基層黨建聯系點等情況,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制定《黨委(黨組)書記任前黨建責任談話制度》,定期對新任、改任黨組(黨委)書記開展黨建責任談話,推動落實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
創新考評工作機制。貫徹落實《黨委(黨組)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辦法(試行)》要求,創新實施基層黨建“現場述、月月考、年終評”工作機制,每個月確定一個主題,拿出一天時間,組織縣(市、區)書記對領辦的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實施情況現場述職,上年度考核排名前三的鄉鎮黨委書記介紹經驗、后三位的作表態發言,把黨建工作年終評變為月月考,把會議講變為現場述,倒逼各級黨組織書記履行抓黨建工作責任。
著力激勵關愛基層。落實鄉鎮專項津貼,加強鄉鎮“小食堂、小澡堂、小衛生間、小閱覽室、小文體活動”的“五小”建設,讓基層干部工作安心、生活放心。市級財政每年補助資金2200萬元,帶動縣(市、區)投入1.8億元,比照副鄉鎮長工資水平全面落實村主職干部工作報酬,比照村主職干部60%標準提高村副職干部工作報酬。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建立落實激勵關愛基層干部18項舉措、保護干部干事創業28條措施。每年從黨費中扶持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創業資金,慰問離任生活困難黨員干部經費、補助“兩新”組織活動經費。
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出臺實施《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調動黨員干部履職擔當積極性的暫行辦法》,明確容錯條件、實施程序和結果運用,為擔當者擔當負責,為實干者撐腰鼓勁。落實“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隨機抽查方式開展督查,減少基層填表報數開會次數,同比對鄉村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減少50%,文件和會議精簡30%,解散不必要工作微信和QQ群5000余個,集中清理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形式主義掛牌2.4萬塊。
(中共十堰市委組織部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