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施茶村 筑夢火石山?打造樣板村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釋放出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的強烈信號,吹響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激昂號角。同年,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審時度勢作出的歷史性戰略決策,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

  近兩年來,施茶村黨支部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施茶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基層黨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種植石斛,建設美社、美富等美麗鄉村,先后被授予全省文明村鎮、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

  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離不開鄉村振興。施茶村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帶動農民發展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探索出“企業+合作社+農戶”致富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施茶村時強調:“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要搞好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讓人民群眾幸福,要有好的黨支部。要把黨員隊伍建設好,施茶村黨支部要再接再厲,推動施茶村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總書記的囑托,就如同明亮的“燈塔”,為今后施茶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徑。

  當前,施茶村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自貿港建設方案,以黨建為統領,使其與產業深度融合,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從實際出發,“把好脈”,找準特色,走好、走實、走穩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擼起袖子加油干,把施茶村打造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村”。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施茶村著重從五個方面的“振興”抓好貫徹落實。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作為施茶村黨支部書記,洪義乾始終牽掛著村民們的致富之路,在自己致富的同時,更充分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帶領群眾致富。2015年11月,黨支部組織村民建設旅游便道;2015年5月,協調推動海南省首個互聯網農業小鎮落戶石山;更早之前,則是帶領大家外出考察,推廣在火山石上種植石斛。

  2013年底,洪義乾組織施茶兩委班子到海口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委會斌騰村考察,斌騰村有9個火山小坑,當看到坑坑洼洼的火山石塊荒地上,以及村民的院墻和村墻都種上了金釵石斛,施茶的村干部們都驚訝不已。

  當一邊參觀長勢良好的石斛,一邊聽介紹說這是市場稀缺、養生抗癌的“神仙草”,一斤能賣出至少200元的好價錢,大伙兒都覺得施茶條件一點不遜于斌騰,“最起碼交通便利”。

  回到村里,洪義乾馬上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大家介紹石斛,得到村民們的一致認可。隨后,又熱情地向海南石斛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合作邀請。

  由于以前有過多次產業失敗的教訓,真正要入股時,很多村民心里又開始打“退堂鼓”。發展產業需要前期投入和示范,如同當年帶頭拆圍墻修路一樣,黨支部書記、村委委員和村干部帶頭拉著親戚們三畝五畝地拼,整出了一塊89畝的土地;又全家老少齊上陣,89畝山地很快就變成了石斛種植示范園。

  一片片昔日丟荒的石頭地,種上了翠綠的石斛苗。堅持不砍一顆樹,讓其為石斛遮陰,早晚噴灌火山礦泉水,仿野生的環境和火山石富硒的營養,給金釵石斛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看到石斛園辦得紅火,村民們也紛紛想入股。隨即,海南石斛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統籌城鄉發展有限公司、施茶村三方合作,成立了施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出資金、種苗、技術等,總共投入1500萬元建成占地200多畝的施茶村石斛基地,有效解決了120多名村民就業。接著施茶村又將規模擴大到500畝,招引勝嶸生物科技石斛產業園在官良村落地,形成了火山石斛組培、育苗、種植、收割、深加工、銷售、科研的全產業鏈,產業優勢更加凸顯,后續逐步帶領村民種植石斛1000畝。同時,施茶村的民宿產業——開心農場、“美社有個房”等建設也是如火如荼。“美社有個房”開發了二期,每逢節假日就供不應求,榮獲2018海宿會“海南十佳民宿”。

  今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部署將海南建設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貿易港,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這對施茶村來說,無疑是利好的消息。在抓住機遇尋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為施茶村這片熱土蓄力賦能。

  進入2020年,施茶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今年的海口市“兩會”上,與陸僑集團達成打造“萬畝”無核荔枝種植項目初步意向。經村民代表實地考察及多次座談交流,項目受到施茶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項目采取“公司+村企業+農戶+品牌+科技”的合作新模式,項目的落地必將有力拉動施茶村產業的發展壯大,對施茶的發展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成為施茶村鄉村振興的新支點、新平臺、新引擎。

  施茶人始終堅信,在《總體方案》的統籌范圍下,鄉村振興可以堅持農旅結合、農旅一體化的方向去實施,最終實現農村變美,農民變富。

  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力量源泉

  當前,施茶村名聲遠揚,發展前景無限好,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名氣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青年、新農人“回巢”扎根。比如,施茶村火山石斛合作社剛成立時,急需一批懂技術、有干勁的年輕人加入。在黨支部書記洪義乾的游說下,在外打拼多年的施茶村青年吳清偉毅然辭去在城市的工作,回村應聘當起了合作社技術員。他極力勸說家人把8畝荒山全部入股合作社種植石斛。吳清偉現在能準確測量噴灌管道和石斛間的距離、正確操作將石斛苗釘在火山石上、熟練掌握各個監測系統……酒店管理專業出身的他一邊跟技術人員學習,一邊總結經驗,兩年時間就從“門外漢”變成了技術嫻熟的技術員。施茶村走出去的大學生洪強看到村里的游客量每天都在遞增,毅然回鄉開起了農家樂。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乘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施茶村積極培育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積極返鄉創業,施茶村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淳樸的民風、產業的支撐……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在施茶扎根聚集,他們在施茶辦民宿、開咖啡館、成立合作社、做技術員等,為這個美麗的鄉村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也助力施茶形成了一支鄉村振興的“青年軍”,他們始終懷著夢想,在施茶,他們可以不受“束縛”,盡其所能,在施茶這片沃土展翅高飛。

  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內在保證和動力源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家風,說的是“小家”,著眼的是“大家”。習近平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施茶村的村名始于明朝大學士邱濬回鄉,經過石山一帶連接府城與澄邁的官道中點,雖然商客學子絡繹不絕,但卻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炎炎烈日竟然找不到一碗水喝,于是捐資在這里建起了一座涼亭,并雇人長期在此燒水施茶,普惠路人,故名“施茶亭”。時至今日,施茶村還保留著樂善好施、悅己利人、積德行善的優良傳統。

  為保護和傳承當地優秀傳統文化,施茶村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于2017年初邀請專家團隊前來調研,以美富村小組為基地,挖掘、整合家訓文化,修建了占地面積330多平方米的規模化、系統化的家風家訓館。這個家訓家風館,把當地的民俗特色、優秀傳統文化很好地保留了下來,不僅激勵世人學習繼承優良文化,更激勵當地居民以身作則,傳承優良文化,形成了良好民風。如今,施茶村村風文明,鄰里和睦,治安良好,沒有刑事案件、沒有吸毒人員。

  守住生態綠色發展底線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一理念?要保護生態,就不能做其他破壞性的東西,把古樹古廟古房子都保留下來,突出火山巖做的老房子,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游客來施茶看火山文化。對此,施茶村堅持土地不能賣,把所有土地都留在村民手中,以后可以跟公司合作,哪怕出租也行。施茶的祖祖輩輩就靠土地發展,靠土地讓村民收入提高。

  這些年,施茶村一直堅持在保護綠水青山中建設美麗鄉村。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危房改造、農村公路等建設;制定“村規民約”,建立了衛生監督員、保潔員、農戶“三位一體”的環境衛生工作長效管理機制。青山綠了、產業富了、鄉村美了、百姓樂了,靠著幾年前謀劃打造的20公里旅游便道連接起了施茶村8個自然村、5個火山口、9個溶洞,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在提升了知名度的同時,村里的特色農產品也越賣越遠,施茶村的致富路更是越走越亮堂。目前,施茶村已經有8家農家樂,11家民宿。

  隨著自貿港時代的到來,可以預見的是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會源源不斷地向農村傾斜,施茶村將從實際出發,守住生態底線的同時不斷升級鄉村旅游,整合資源,把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走出一條新時代施茶鄉村旅游升級版的新路子。

  強化黨組織機構是鄉村振興發展的戰斗堡壘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是施茶村20多年發展總結出的寶貴經驗。當前,在上級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施茶村黨支部將升格為施茶村黨委,在促進黨員的交流、活動的開展,激勵黨員用實際行動參與鄉村建設等方面將發揮積極的實際作用,更好地推動施茶村朝著“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目標去奮斗。施茶人始終相信,以“黨建+”為引領、綠色生態為基礎、產業為紐帶,通過找準特色、科學發展,施茶人一定能實現“共富追夢”的愿望。

  (施茶村供稿)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