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今日在浙江德清閉幕。經田博會專家委員會按照《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目標績效評價體系》進行評估,本屆田博會成為全國首個以全縣域、實景化集中展示田園城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精華元素的新型多功能專題博覽會,以德清為縮影,集中展示了浙江“兩山美”“千萬工程”和省內外美麗鄉村、城鄉融合、田園城市建設的實踐成果,為鄉村振興實施、田園城市塑造、美麗中國建設等,提供了經驗與示范,媒體和旅游者普遍給予好評,取得了預期效果。
首屆田博會的成功舉辦收獲良多,展期全程堅持活態、動態、綠態、美態,節約辦會、高效辦展,1個主會場、6個分會場、66個精品展點全域坐標景觀得到整體保留,實現了開幕為會、閉幕為園、化園為產、持續發展,為山水田園美邑德清營造和留下了高質量發展、國際化發展的大好空間。
特籍此閉幕之際,總結自身實踐,學習各方經驗,共同展望未來,圍繞田園美學、農業高質、鄉村振興、城鄉融合,思考未來繼續奮發努力方向,尋找深化提升之道,奉行“好、綠、高、特、優、專、厚、新、穩、帥、雅、巧、全、精、重、大、齊、靈、富、強、響、實、牛、活”24字可行路徑,形成新的“美麗田園高質量發展指數”,以作首屆田博會承辦地自勵,并愿與各地田園城市共勉:
01) 進一步把田園戰略做好:全域規劃,優化空間,一張藍圖,多規合一,城鄉統籌,面向未來,讓美麗田園撐起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02) 進一步把田園環境做綠:天藍水凈,泥土芳香,綠色有機,固碳增氧,科學整治,立體循環,讓美麗田園擔當生態文明的時代重擔。
03) 進一步把田園質量做高:科技含量,第一動力,既圖增量,更講質量,品控驅動,質效并舉,讓美麗田園成為高質高效的科技熱土。
04) 進一步把田園出品做特:突出個性,謀求差異,人無我有,人有我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美麗田園煥發異彩紛呈的特色光彩。
05) 進一步把田園標準做優:一村一品,一田一特,三標一品,多標合一,精準點位,精準定制,讓美麗田園升華優勝突出的坐標價值。
06) 進一步把田園主業做專:農字當頭,永不變色,保護紅線,歸耕為先,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讓美麗田園構筑國泰民安的主業平臺。
07) 進一步把田園文化做厚:望見山水,記住鄉愁,保護文脈,傳承農遺,衍緒耕讀,激發研學,讓美麗田園灌注涵養厚重的農耕文化。
08) 進一步把田園模式做新:智能種養,智慧躬耕,輪作有度,設施適稱,地標可追,產地可溯,讓美麗田園成為多彩多樣的創新基地。
09) 進一步把田園職能做穩: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職業農民,職能高尚,崇農敬農,千秋保障,讓美麗田園端穩永續利用的飯碗主權。
10) 進一步把田園形象做帥:尊重自然,呵護資源,依山就勢,因勢就利,重視園藝,講究美感,讓美麗田園成為農業美學的帥氣產業。
11) 進一步把田園景觀做雅:梳理阡陌,規制壟畝,細加耕耘,妙作修葺,灌注美學,燃燒夢想,讓美麗田園成為風雅畢至的時尚家園。
12) 進一步把田園融合做巧:一二三產,互動融合,既能打糧,又可觀光,帶動文旅,休閑康養,讓美麗田園增添能融善合的發展稟賦。
13) 進一步把田園文旅做全:順應節氣,依托物候,全鏈穿珠,十指握拳,物產豐饒,觀光體驗,讓美麗田園助推全時全景的全域旅游。
14) 進一步把田園資源做精:追求集約,規避粗放,去粗取精,去蕪存菁,寸土寸金,提質增值,讓美麗田園聚合精準發展的供給動能。
15) 進一步把田園貢獻做重:口糧安全,生計所依,豐衣足食,口福所系,小康希望,大康起點,讓美麗田園成為舉足輕重的民生寄托。
16) 進一步把田園康養做大:今日田園,尤重康養,采摘美味,吃出精彩,營養之源,強壯之本,讓美麗田園演繹益壽益養的健康大業。
17) 進一步把田園產鏈做齊:原料加工,生產銷售,產業關聯,空間集聚,步步互動,鏈鏈相銜,讓美麗田園成為系統齊全的全鏈產業
18) 進一步把田園流通做靈:觀風測云,捕捉信息,線上線下,擇機上市,盤活渠道,搞活流通,讓美麗田園扮演流通活躍的應市寵兒。
19) 進一步把田園鄉村做富:百富同春,春華秋實,康從田來,福從鄉來,興從村來,富從民來,讓美麗田園永續殷實普惠的同富功能。
20) 進一步把田園潛力做強:不競則退,不爭則衰,勤于學習,見賢思齊,善于積累,厚積薄發,讓美麗田園錘煉能爭善競的地域強勢。
21) 進一步把田園品牌做響:維護商譽,鑄造品牌,共建共塑,共贏共享,開放視野,創新傳播,讓美麗田園催生更多更響的高端品牌。
22) 進一步把田園使命做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求實務新,示范帶動,讓美麗田園成為鄉村振興的實干舞臺。
23) 進一步把田園身份做牛:一號文件,一號準則,一號產業,一號使命,一份部署,十分落實,讓美麗田園成為最受尊重的第一產業。
24) 進一步把田園肌體做活: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山水林田,環環相扣,協調共享,血脈共濟,讓美麗田園成為鮮活雋永的生命系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