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余村 “三治”結合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余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政府駐地西側,地處天目山北麓,因境內天目山余脈余嶺及余村塢而得名,村域面積4.86平方公里,下轄2個自然村1個中心村,8個村民小組,農戶280戶,人口1060余人,其中黨員56人。余村的美麗鄉村建

  設、生態文明建設、民主法治建設、余村經驗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4A級景區、全國農村優秀學習型村居、浙江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等榮譽。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余村考察民主法治建設,充分肯定了余村關停礦山、水泥廠,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并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十幾年來,余村上下圍繞“兩山”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環境建設等各項建設中,調整產業結構,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將余村的生態優勢轉化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根本。自2008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余村不斷探索村莊發展模式,堅持把生態發展、村莊經營的理念貫徹始終,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發揮黨員骨干的先鋒模范作用,調動群眾積極參與,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黨建為核”。建立黨員民主議事清單,堅持黨員群眾建議—村黨組織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的村務決策“五議法”,定期研究村莊規劃、環境整治、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重要事項。做到議事過程充分體現民主、議事結果充分體現共識,并形成會議紀要作為村內重大事項實施推進前置條件。大到全村規劃建設,小到自來水收費、垃圾桶管理,民主決策在余村蔚然成風,特別是先后關停礦山、水泥廠和竹制品企業、轉而集中精力發展美麗經濟的決策,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源源不斷淌金流銀。

  堅持法治健體。法治宣傳凝共識,以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為契機,全面打造高標準的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墻、法律圖書角、法治學校等法治設施,村道兩旁、村中長廊、農戶圍墻、路邊側石、休息長椅,隨處可見村規民約、法治標語、法治漫畫、法治謎語等,足不出戶收看《王義說法》《竹鄉警視》《法庭直擊》等本土化普法節目,學法知法用法守法成為村民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余村編制發布了全國首個《美麗鄉村民主法治建設規范》縣級地方標準和市級地方標準,填補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標準化的空白,實現了美麗鄉村民主法治建設有標可依、有據可考、有章可循。

  堅持德治潤心。借助鄉賢群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功成名就的外出精英、投資創業的外來精英等10名鄉賢力量,積極挖掘具有法律知識背景的黨員、村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的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等15名“法律明白人”,實現群眾辦事、矛盾

  調解、法律服務、信息咨詢、致富求助“五不出村”,以鄉賢榜樣的力量,帶動村民樹立良好家風,塑造充滿“正能量”的鄉風文明.

  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民間團體的作用,采用道德教化、情理結合的方法不斷推動鄉風文明進步。如邀請道德評議會成員對村民在文明圈養、煙花爆竹禁放、限藥減肥等方面的做法進行打分,對做法好、得分高的家庭給予獎勵,激勵了更多村民講文明。體現家規家訓的功能。在全縣最早一批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活動,全村280多戶農家根據自家的家風教育制定了屬于自己的“家規”,或制成竹匾,或制成書法作品,掛于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提醒每一位成員時刻謹守家規家訓,弘揚美好家風。村里還每年開展“最美”系列評選活動,每年評選表彰身邊好人與新鄉賢20余名。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村容村貌的持續好轉,村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綜合素養也不斷提高。把垃圾不落地、禁止放養家禽家畜、嚴禁燃放煙花爆竹、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環境保護和鄉風文明舉措寫入《村規民約》,向村民征集好家風、好家訓,通過墻體畫和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加強宣傳,做到村民家喻戶曉。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五型先鋒、美麗家庭、法治家庭創評活動,樹立了一批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先進典型,調動村民參與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余村將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圍繞“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總體目標,把余村建設成為中國最美縣域的“村莊樣板”。

  (余村供稿)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