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樹村位于遼寧省鳳城市西南郊,屬鳳山經濟管理區管轄,距市中心10公里、沈丹高速公路鳳城出口5公里,距丹東機場75公里、大東港80公里,省級公路桓蓋線貫通全村,并有城市公交車全天運行,交通運輸極為便捷。
過去的大梨樹村水土流失嚴重,林少、山禿、溝壑密集、沙化嚴重、土地貧瘠、收入偏低、生活貧困。而如今的大梨樹村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喜人形勢。
大梨樹村有今天的喜人變化,最重要的一條是靠一個“干”字精神。為鼓足全村人民的干勁,村里在景區山頂用風云玉石修建了2米多的“干”字碑,在附近分別修建了一只大公雞和一個月亮雕塑,表示大梨樹人起早貪黑地干、披星戴月地干。 就這一個“干”字,揭示了大梨樹精神的真諦,激勵著大梨樹人奮勇向前。靠“干”,大梨樹人花了20年的時間,把荒山變成了今天的層層梯田和萬畝果園;靠“干”,大梨樹人繪出了今天的小康美景;靠“干”,大梨樹人正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梨樹村用城市化理念管理新農村,建立健全了衛生保潔、園林綠化、物業服務等管理機制。成立了衛生保潔隊伍,現有工作人員15人,配置了垃圾清運車2輛、灑水車1輛,垃圾箱220個,做到居住區街路專人清掃、垃圾日產日清。設立了園林綠化設計、管護專業人員。成立了由20人組成的保安隊伍,對別墅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新居戶戶設有室內衛生間,并按國家有關標準,建設公廁22個,其中感應式水沖廁所10個。修建運河泥沙沉淀池4萬平方米,鋪設直徑為 300—1000的排水管道1. 2萬米,遷出多家污染企業,凈化了環境。
為了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大梨樹村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提高村民素質。與沈陽農業大學等3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聘請專家為科技興農提供咨詢服務,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0人。新建小學教學樓1200平方米,開辦了幼兒園和學前班,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積極鼓勵村民更新知識,全村有460人參加各類形式的學習和培訓。設立了青年活動中心、圖書室和兒童游樂園;建設了藥王谷廣場、文化體育廣場、村史館廣場,占地3.3萬平方米,遼寧省第四屆老年運動會開幕式和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在藥王谷舉行。開通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村民戶戶有電視,家家通電話。村里的農民藝術團自編自演的“請到大梨樹村里來”“山里紅了”“太平神鼓”等節目,可以讓村民和游客盡情欣賞和參與。同時每年都舉辦文藝表演、秧歌賽、籃球賽和村民運動會,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開設的村史館和毛澤東像章陳列館是一座仿古建筑,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座落在仿古新村中央。展館左側是村史館,通過七個展區,展示了大梨樹村20多年的發展變化歷程;右側是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陳列了毛澤東同志各個時期的照片和各種材質的像章。新建的三星級賓館、青年點宿舍、河邊客棧和接待600人的會議中心,呈現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大梨樹村黨委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和民主管理,村黨委下設5個支部,24個黨小組,全村193名黨員。在村黨委的帶領下,推行“支部+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探索協會建支部的新的組織形式,發揮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作用。引導廣大農民建立水果、中藥材、畜牧養殖等各類生產項目近10個。建立了崗位、生產責任制,堅持民主理財,實行民主決策,制定出臺了13條村規民約,使村民的生活風氣得到極大改觀。加大對村民的生產
生活補貼,積極實行“三補一獎”政策,即對村民每人新參與半畝五味子入股,三年內未享受分紅的,實行保本貼息扶持,村民每人新發展半畝五味子,給予貸款利息補貼;對確定不到小區居住的村民住宅改造,每戶補貼5000元;對70歲以上老人每年給予1000元的養老補貼;對考取大學的一次性獎勵5000元。加強普法宣傳,依法實行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一事一議”辦法,堅持村務公開,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大梨樹村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繼續發揚“干”字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堅持集體經濟與民營經濟同步發展,推進農、工、商、旅游一體化,實現村民增收,讓村民過上比城里人還好的日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