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侯二河,在村官崗位上摸爬滾打了近40個年頭。他腦子裝滿了農民群眾對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期盼和訴求,每年參加兩會,講的都是“三農”的事。今年帶到兩會上的五份建議,有“建立救助基金,防止因病返貧的”;有“黨建引領、產業帶動,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建立長效機制,穩定鄉村教師隊伍,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有“建立農民退休制度,提高農民養老金”的;還有“完善鄉村疫情防控機制,切實抓好復工復產”的。
侯二河67歲,提起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渾身充滿精氣神。“今年是決戰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我們距實現中國夢又邁了一步。但也要看到,面前還有不少難啃的硬骨頭。其中脫貧后因病返貧,仍然是廣大農民朋友最揪心的事。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脫了貧的村民,心也是吊著的。”
侯二河說:“我在調研中發現,各地幫扶因病致貧的政策還不完善。”他建議政府建立因病返貧專項基金,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辦法,確保精準扶貧到位。要建立便捷的基金申領程序,力求當地辦理“只跑一趟”,最大限度方便群眾。
講到鄉村振興,侯二河代表是這樣認識的:“產業振興是基礎,人才振興是根本,文化振興是靈魂,組織振興是保障”。首先要抓保障,打基礎。抓保障就要堅持黨建引領,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關鍵要選優配強農村“兩委”班子。要把能夠開拓創新、敢于擔當作為,真心誠意為老百姓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的優秀人才,選到村支書崗位和“兩委”班子中來,充分發揮他們鄉村振興排頭兵、領頭雁作用。打基礎就要因地制宜放眼市場。他提出農村要走產業化道路,需要政府給足政策,用真金白銀扶持支持。投資既不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撒胡椒面,一定要精準到位。需要引進懂農業、愛農村、會經營的人才。要加強對農民培訓教育提高素質,造就本土人才。要讓農民群眾在主戰場上成為主力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侯二河代表還提出了“關于建立農民65歲退休制度和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建議。侯二河說,“現在60歲以上的農民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不到200元,少的可憐。無論過去和現在,農民也是做出過貢獻的,即使今后的發展和建設,農民的作用也不可小視。下決心解決工人、農民養老金方面的雙軌制,這一點也是補齊“三農”短板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加快推進城市化,實現均等化發展,根本目的是消滅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工人、農民養老金懸殊這么大,不符合均同化,也談不上共享發展成果。”
(白沙村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