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立足盆周山區獨特的氣候特征、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緊緊圍繞全市現代特色農業“7+3”產業體系和“三江三線”發展布局,始終把山地蔬菜(山珍)產業作為助推脫貧奔康的主導產業,按照“擴量、提質、創牌、增效”的發展思路,著力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重融合,加快促進蔬菜(山珍)全產業鏈發展。全區蔬菜種植面積40萬畝,總產量達100萬噸,實現產值10億元;食用菌栽培1萬畝,總產量達10萬噸,實現產值10億元。
一、堅持基地與主體同育,推動產業規?;?/p>
一是打造示范化產業園區。按照“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大園套小園”的思路,整合投入資金7.2億元,先后建成3個萬畝蔬菜現代農業園區,改造提升羊木壩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平曾蔬菜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為省三星級園區,力爭將曾家山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二是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堅持市場導向,結合企業需求,加強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川農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構建起“院校專家+技術人員+基地+示范大戶+種植戶”的技術服務機制,建立了全省首個高山蔬菜(曾家山)試驗站,加強技術指導,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形成科研課題,攻克技術難題。制定了《曾家山高山露地綠色蔬菜生產規程》和廣元生食蔬菜6個全國性團體標準,打造蔬菜標準化基地20萬畝,建立靈芝、羊肚菌、猴頭菇、竹蓀、金耳等食用菌中高端產品標準化基地3000余畝。朝天創建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川菜直供港澳試點基地建設縣區、四川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四川省精品農業(蔬菜)標準化示范區,力爭建成全國知名的綠色農特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三是培育規?;洜I主體。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對新晉市級以上的龍頭企業、示范家庭農場、示范農民合作社給予相應獎勵,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品一標”認證、品牌創建等給予適當獎勵。堅持龍頭企業領頭、“專合”組織牽頭、種植大戶帶頭,實現利益相連、抱團發展。目前,全區培育山地蔬菜(山珍)經營主體150余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示范家庭農場26家、示范農民合作社52家。
二、堅持延鏈與增效齊抓,提高產品附加值
一是配套冷鏈物流。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冷庫、倉儲等農業設施,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用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按農用地管理。通過政府投資建、集體經濟組織建、新型經營主體建等方式,建成山地蔬菜(山珍)產地冷庫22座,建立蔬菜和食用菌分選、清洗、包裝、存儲等初加工設施100余處,山地蔬菜(山珍)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85%。二是發展精深加工。堅持外引內聯,夯實七盤關農產品加工園,先后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30余家,累計研發脫水蔬菜、食用菌、山葵、藍莓等系列精深加工產品100余個,精深加工率達15%。三是深化利益聯結。堅持“利益共同體”,通過土地租賃、參股分紅、勞務輸出、保底收購等方式,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市場+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全區更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比例達90%以上。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有序引導群眾恢復農業生產,全面保障農產品市場供應,積極組織群眾就近就地轉化勞動力,有效緩解疫情影響。
三、堅持品牌與市場共建,增強產品競爭力
一是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健全完善區、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嚴把農產品產地準出關和農資市場準入關,探索形成“三入三化·智慧監管”廣元模式朝天實踐,從源頭到市場實現全過程監管,給產品佩戴“身份證”,無公害蔬菜實現全覆蓋。朝天建成全省縣區最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成功創建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今年將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驗收。二是建立健全品牌培育體系。堅持正向激勵、政策獎勵,建立健全“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性品牌”培育體系,研發出了靈芝孢子粉、靈芝和猴頭菇提取物等精深高科技產品,成為廣元市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推動山地蔬菜(山珍)由特色產品向優質產品、品牌產品轉變,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區通過無公害蔬菜產地整體認證,蔬菜和食用菌“三品一標”認證達47個,“曾家山蔬菜”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注冊了“曾家山·露地好菜”“廣元生食蔬菜”商標,打造了“曾家山·露地好菜”區域公用品牌,朝天創建為中國高山生態蔬菜之鄉、中國生食蔬菜之鄉、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曾家山甘藍榮獲全國果菜產業百強地標品牌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曾家山山葵獲評“中國好食材”,靈芝、猴頭菇和香菇獲得“廣元市靈芝產業研發工程技術中心”資質。三是建立健全產銷對接體系。準確把握疫情對農產品市場供需的影響,敏銳抓住機遇,堅持線上線下結合、批發零售互補,推動產、供、銷一體化發展。目前,全區培育農村電商網點136個、益農信息社176家,農產品銷往全國60個大中城市,年供港澳蔬菜3萬噸,山地蔬菜(山珍)等20余個產品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年產值實現10億元以上。
四、堅持一產與二三產互融,培育循環產業鏈
一是大力發展節會經濟。依托特色農業優勢,堅持以菜為媒,打造田園盛會,先后舉辦了中國農業公園與休閑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論壇、2019曾家山夏季峰會、中國生食蔬菜節、朝天核桃文化旅游節、中國·朝天曾家山國際越野賽、四川省鄉村文化旅游節暨曾家山避暑節、生態美食烹飪國際邀請賽、四川省生態旅游博覽會等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節會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山地蔬菜(山珍)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打造生態農業景點。按照“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思路,因菜制宜、移步即景,通過打造農業觀光、農產品采摘+鄉村旅游、生態康養+民俗文化、民宿體驗,將園區建成集生產加工、農業文創、休閑體驗等為一體的農旅文融合發展示范園,兩河口花千谷等地成為“網紅”打卡地,朝天入選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十佳田園城市”,創建了曾家山農業公園,曾家山享有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十佳田園美邑和國土百佳紅葉觀賞地的美譽。2019年,全區接待游客750萬人次,農業觀光旅游收入達33.8億元,帶動農產品消費額達6億元。三是積極開發特色商品。依托綠色天然的本土食材,挖掘研發以山地蔬菜(山珍)為主的名菜、名小吃和商品,培育了萵筍、甘藍、山葵等生食蔬菜品種,打造了“曾家山菜系”特色餐飲品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