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凌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第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1歲。
太行垂淚,沁河哀鳴,三晉大地為失去一位優秀的兒女在哭泣……
碧血青史,滄海桑田。在長達70多載的工作歲月里,申紀蘭用赤誠、汗水和奉獻,踐行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創造了一部高山仰止的傳奇!
申紀蘭生于1929年12月,從1951年起申紀蘭和全國勞模李順達帶領西溝村人在“山高溝深、石厚土薄”的惡劣條件下,開始了保土、爭土的艱苦創業,并作了“山上植樹、河灘造田、坡上種草”的生產規劃,決心再造錦繡山川。在創業第一階段的20年間,申紀蘭帶領西溝人肩挑背扛、開山劈石,共動土120萬立方米,在亂石溝中開辟出塊塊良田,種上了南瓜和玉米等作物,讓干石山變成了花果山,亂石灘變成了米糧川,將昔日的荒山禿嶺建成兩萬多畝的“綠色銀行”,創造了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和不利的生產條件頑強抗爭的傳奇,更讓“西溝精神”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
1973—1983年的10年時間,申紀蘭任山西省婦聯主任,她堅持“不轉戶口,不配專車,不要級別”,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個農民、一個勞模。她說:“不是西溝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西溝,離不開勞動,我的根在農村,我只是一個農民。”改革開放后,申紀蘭帶領村民開飯店,搞副業,興廠礦,辦企業,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提高了村民們的家庭收入,澤披西溝父老鄉親。
風雨滄桑70載,申紀蘭肩挑正義,光明磊落;堅守信念,保持本色;淡泊名利,執著奉獻;榮譽如潮,不驕不躁。她置進城、當官、提級、車子、房子、票子于不顧,克己奉公,艱苦奮斗,一塵不染,始終保持著高尚的道德情操,發揮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申紀蘭還最早為爭取新中國婦女的“同工同酬”作出了巨大貢獻。1951年,西溝村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她的反復倡導和爭取下,西溝村在全國率先實行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工分分配制度。1954年,25歲的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同年9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這次大會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申紀蘭曾作為中國農村的婦女代表,出席了世界婦女代表大會。66年的全國人大代表生涯,申紀蘭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涵蓋了“三農”、教育、交通、水利等領域,她說,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
申紀蘭的離去,在全國數百萬“村官”中引起極大的悲痛!6月28日的中國“村長”微信群接連不斷、連篇累牘全都是各地“村官”哀悼申紀蘭的留言,一句句、一條條浸透了悲痛、哀傷、頌揚、崇敬和立志向申紀蘭書記學習的情感,表達了對逝者的緬懷。更有山西大寨村、秦壁村,江蘇華西村、蔣巷村,北京果園村,陜西和平村,遼寧四家村等村莊在第一時間紛紛向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和本刊編輯部打來電話,或請轉發唁電,或打聽申紀蘭書記的告別儀式等事宜……
申紀蘭作為全國“村長”論壇的顧問,多次參加全國農村基層干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會議,并與各地“村官”代表分享西溝發展的經驗,傾聽并收集農村基層干部代表聲音,提交給上級有關部門。2005年9月,金風送爽,稻谷飄香,第五屆全國“村長”論壇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舉行。論壇期間,郭鳳蓮、申紀蘭、吳仁寶等極具影響力的“村官”聯手發出倡議:利用“村官”論壇平臺,搭建東西部村莊對接幫扶的橋梁。濃綠疊翠的虎頭山見證了簽約對接和現場捐贈、幫扶貧困村莊的熱烈場面。現場也留下了她們的的珍貴合影。
大寨論壇以后,全國“村長”論壇不斷地豐富東部支持西部,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村莊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資金支持、項目支持、人才和技術方面的支持等開展得扎實有效,一個個幫扶項目相繼落地生根。為提高少數民族村莊帶頭人的能力和水平,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組織了云南等地的少數民族村干部分期分批地來江蘇華西村、長江村、蔣巷村,上海九星村、楊王村,浙江花園村、航民村、方林村,北京果園村、鄭各莊村、韓村河村,江西進順村,山西皇城村等經濟發達的村莊免費掛職培訓,短期培訓收到了長期效果,為提升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基層干部隊伍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追思申紀蘭的不朽業績,回憶起與這位質樸坦誠的“老大姐”近距離交流的一幅幅畫面,許多村干部都悲痛不已,潸然淚下。申紀蘭生前對中國村莊雜志的關心,正化作全體采編人員恪盡職守、干好工作的力量!
功德無量垂青史,人生有限啟后人。
申紀蘭同志千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