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赫哲人脫貧奔小康的“伊瑪堪”唱響在黑龍江畔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在祖國的東北邊疆,在美麗的黑龍江畔,世代生息繁衍著勤勞勇敢的赫哲人。他們或漁或獵、或耕或牧,演繹著一幕幕戰天斗地的赫哲英雄史詩——“伊瑪堪”(赫哲族獨有的反映本民族歷史文化、世代傳承的古老民間說唱藝術)。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1956年建鄉,是全國最早建立鄉級政權的鄉鎮,現共有4個行政村,其中八岔村是成立的第一個赫哲族民族村,全村198戶502人,也是鄉政府駐地。

  當你沿著同撫公路驅車向東北行駛,碧波如鏡的八岔河宛如一條玉帶,從黑黝黝的大地上蜿蜒流過,帶你走進八岔赫哲漁村。村口矗立的一塊碩大的巨石上的八岔赫哲新村六個紅色大字,演示著赫哲人跨越發展的豪情。新村路兩旁一個個修剪整齊的花壇,開滿了繽紛的花朵,一排排路燈,別致新穎,昂首聳立,一幢幢白墻藍瓦、中西合璧的新居,白色及膝的圍欄間隔,透著一股田園風情,使人仿佛置身于畫卷之中。

  2016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眾,十九大黨代表、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一路陪同。總書記在現場動情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心里惦記著每一個少數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團結一致,共同發展進步”,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給赫哲人帶來了力量,鼓舞了斗志,也指明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路。

  時代變遷  漁獵走向農耕

  對于曾經的赫哲族而言,下江捕魚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生產、生活方式,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定居的生活開始讓赫哲人有了新的選擇。

  現在打魚成了八岔人的副業,種植業反倒占了上風,成為八岔人穩定的增收來源。在黨支部書記尤明國的帶領下,八岔人有了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注冊了“赫鄉田源”農產品地理標識,全村村民帶地入股,建設“赫鄉田源”產業基地,主打生態優勢牌,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依托寒地黑土優勢,組建了千萬元規模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促進土地流轉7000畝,帶動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種植蕓豆、綠色大豆、高粱7500余畝,并對4500畝村機動地進行了收入分配調整,帶動了赫哲群眾人均年增收1400元左右。

  品牌有了,尤明國又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合作伙伴,北京果園村原黨委書記、鑫福海工貿集團董事長陳重才看中八岔這個寶地和尤明國這個能干的村書記,經過多次考察洽談,鑫福海工貿集團決定到八岔村投資開發,并簽訂農產品銷售訂單,收購“赫鄉田源”基地的北海道山藥、大豆等綠色有機農產品,只此一項每戶貧困戶增收1000元以上。

  多業并舉 拓寬增收門路

  每年隨著天氣的轉暖,八岔村的旅游旺季到來。有開赫家特色餐廳的,有經營魚皮畫、經銷魚毛的,還有開辦漁家樂的。一業舉,百業興。旅游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這里交通、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的興旺紅火。旅游旺季時,有的家庭旅館一個月能收入八九千元。

  八岔鄉是生態文明小鎮,知名的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位于轄區之內,擁有水域面積16萬畝,生態環境良好,淡水魚類豐富。八岔村順勢打資源優勢牌,發展特色漁牧產業。依托“四泡一河”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赫哲群眾以養代捕,實現由漁獵到養殖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組織9戶農民建設了赫翔漁業農民合作社,養殖鯉魚、草魚,年產值百余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赫哲族作為全國六少民族之一,擁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和神秘的赫哲文化,著名的《烏蘇里船歌》就是根據當地傳統的赫哲小調改編而成。八岔村依托赫哲風情民俗全國獨一份的優勢,緊抓國家關注赫哲族發展的機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藝術元素,推動旅游、文化、時尚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了天賜湖公園、赫哲族漁獵文化館、伊瑪堪傳習所等一批景觀設施,建設了赫哲部落魚鍋宴、赫家鱻特色餐廳和30多個赫哲家庭旅館。精心設計了“追隨習總書記腳步、赫鄉民俗體驗游”和“踏察生態八岔島、濕地游江和灘地漁獵體驗游”等精品旅游線路。

  近年來,又陸續嘗試推出“赫哲之夏、相約八岔”漁獵文化節、“赫哲冬捕節”“赫哲雪鄉節”……通過系列節慶活動,一方面不斷傳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推進全鄉民族旅游的發展,逐步探索出一條“小節慶推動大旅游”的發展之路。民族優勢牌打好了,文化旅游產業隨之發展起來了,幾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近五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純收入上百萬元,帶動赫哲群眾人均增收超過千元。

  八岔村民王海珠精通魚皮手工藝制作, 她和董菊紅等藝人創辦 “赫金虐”和“赫哲姑娘”魚皮手工藝合作社,開起了魚皮畫手工藝制作培訓班,向周邊的70多名貧困群眾傳授技藝,通過制作精品魚皮畫、魚骨畫、魚骨掛件等手工藝制品,加工魚松、魚柳等魚制品,增加貧困戶收入。

  通過各種增收方式,2017年八岔村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從漁獵到農耕,再到發展文化旅游等多業并舉,赫哲族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從不曾停歇。

  合作交流 助推經濟發展

  作為赫哲人的“莫日根”,尤明國帶著八岔村從捕魚業一柱擎天的發展模式發展到今天種植業、水產品特色養殖業、民族旅游業等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格局,率先實現致富奔小康,2019年八岔村民人均收入2.3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要讓赫哲人的生活欣欣向榮、讓赫哲的歌聲代代相傳”的深切囑托。

  但是尤明國并不滿足于此,他想要給八岔村的百姓更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他想把八岔全國“赫哲第一村”的品牌打造出來,他想讓赫哲族的文化傳播得更為久遠……

  一直以來,尤明國都非常重視和外界的交流合作,與上海九星、浙江花園、航民、北京果園等全國名村建立友好關系;組織籌辦少數民族村莊旅游發展合作主席年會暨少數民族九村合作會議在同江召開;推進了與北京果園村鑫福海工貿集團深入合作,共同注冊成立“鑫福海赫哲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購置游船,重點發展中俄兩國跨國游、松黑兩江界江游等項目,僅此項目八岔村集體占股30%,集體資產不斷壯大。利用民族優勢,創新合作方式,與中華老字號酒廠貴州九阡酒業集團簽定合作協議,開發了“樾久酒”和“赫香尤酒”兩個上市品牌,預計年銷量可達50萬斤,村集體獲得5%股份,每年可實現穩定收益至少20萬元。

  2018年4月,尤明國受邀參加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村社論壇,與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村社建立溝通關系,促進了赫哲族文化國際化傳播。

  碩果累累 闊步奔向小康

  如今的八岔,春有開江魚宴的鮮香、夏有船游界江的風涼、秋有豆谷田園的風光、冬有神秘赫哲的雪鄉,已經形成了集綠色農產品種植、魚制品加工、旅游餐飲服務為一體的三產業融合文化陣地型新農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美麗宜居村莊”“中國美麗休閑村莊”等多項榮譽。

  八岔在發展的快車道上疾馳的同時,也吸引著各類人才匯聚于此。2018年夏天,“90后”大學生尤浩主動放棄機關工作,回到八岔村,創辦同江市赫鄉田園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尤浩認為,赫哲族正迎來大發展,廣闊鄉村大有可為,他要為自己家鄉的小康之路添磚加瓦,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古老神秘動聽的伊瑪堪,赫哲人在新時代唱出了新旋律,在一首首新創作的說唱曲調里,我們聽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鼓勵赫哲人的故事,聽到了赫哲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故事,聽到了為實現偉大夢想不斷拼搏奮斗的莫日根故事,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赫哲人在奔小康的路上,闊步向前!

  (八岔村供稿)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