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村屬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蓮花街道辦事處所轄,地處城固縣城東部,東臨湑水河,西與城區接壤,屬典型的城郊村。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880畝,農戶552戶,人口1515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傳統種養殖和外出務工,勞務輸出450人,主導產業以食用菌種植、加工和中藥材種植為主。
近年來,蓮花池村緊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契機,利用城郊區位及交通便利優勢,精準定位施策,盤活資源資產,形成了農村集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農民群眾穩步增收的良好態勢。2017年蓮花池村被確定為全縣產權改革試點村以來,多次接受上級領導現場調研指導,改革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產權改革,奠定發展基礎。2017年4月蓮花池村被確定為縣級改革試點村后,村兩委班子高度重視,立即行動,及時成立改革領導小組,逐戶逐人進行宣傳,引導農民參與、認可產改工作。制定了貼合實際的產權改革方案,認真組織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摸清搞準家底。堅持依法合規前提,準確把握政策,科學合理、扎實精準開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進行折股量化,設人口股、土地股、資金股(其中,人口股占10%,土地股占65%,資金股占25%),制定章程,于2017年10月成立城固縣蓮花街道辦事處蓮花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為全縣首批成立的村集體經濟組織之一,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做活流轉服務,土地統一入股。該村積極搶抓改革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平臺作用,有序盤活集體“三資”。根據本村實際,將村上零散土地集中起來,入股土地715.71畝,其中交合作社經營586.71畝。村經濟合作社將入股土地和528萬村組集體資金進行統籌,引進企業技術,村民享受分紅,形成“股權量化、村企合作、定期分紅、滾動發展”的運作模式,真正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三)積極盤活資源,實現土地增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該村充分借產改之機,及時成立了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和清產核資領導小組,對集體資源資產進行清理核實并確定權屬,交由村合作社統一管理、盤活,成功實現了村集體資源資產效益的最大化。2017年下半年成立了城固縣紅蓮康體產業有限公司,工程投資200萬元按照國家賽事標準,建成占地30畝可容納380人標準釣位的生態休閑垂釣基地,通過對外承包,村集體年土地流轉費收入20萬元。
(四)引進企業落戶,推動高效發展。2017年底,村合作社通過洽談協商,與漢中中昇菌業公司達成合作,引進羊肚菌種植項目,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當年獲利15萬元。2018年招商引進漢中中昇菌業公司落戶本村,并對該項目擴產改建,村合作社投資100萬元,建成占地30余畝的優質菌種生產、羊肚菌研發、種植、加工、倉儲、電商貿易等一體化的羊肚菌產業基地,并建成陜南羊肚菌交易市場,進一步拓展了產品銷路。同時,村合作社將閑置庫房出租企業作為研發羊肚菌種基地,進一步盤活了廠房等集體資產,2019年村集體盈利40余萬元。2020年該村在集體經濟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探索,持續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爭取到上級財政支持50萬投入發展60畝魚蝦標準化養殖項目,擬新建溫棚12個,棚內建養殖池12個,并完善配套給排水管網,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促進村集體發展新的突破點。
二、主要成效
(一)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通過流轉農戶土地、與漢中中昇菌業公司村企合作建成羊肚菌產業基地,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業提質升級。截至目前,該公司共計生產菌種576萬袋(種植2400畝),除供應當地及周邊大部分縣使用外,還銷往湖北、云南、四川、甘肅等地區。2019年菌種銷售額1200多萬元,羊肚菌銷售收入400多萬元,有力推動了村域經濟發展。
(二)實現了群眾增收致富。村民以土地流轉、入園務工、享受分紅的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與相關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鏈條,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雙贏。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使全體合作社成員享受了改革紅利,1381個股東年實現分紅46.4萬元;帶動80余人入園入企務工,務工工資達160萬元。
(三)完善了基礎設施。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后,積極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投資10萬元鋪設自來水管道,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投入570萬元改造村內排污排水管網,全面實現了通村(組)道路全覆蓋,入戶巷道全部硬化,主要道路進行了“白改黑”。對村內排污排水進行升級改造,污水無害化處理達100%,無害化衛生廁所達100%。投資137.4萬元對村委會進行升級改造,修建了鄉村大舞臺和幸福院,建成全民健身廣場1處、2A級旅游公廁2座,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群眾幸福感不斷攀升。
(四)提升了村容村貌。成立環境保潔隊,年支付報酬6萬元,聘請10名保潔員全方位維護道路環境,購置車載式垃圾箱10個,實現了環境整潔常態化。突出蓮韻文化特色,利用農田、荷塘、古寺廟等資源,投資225萬元建成以“荷塘”為中心區域的農業觀光園,建步行景觀道600米、架設廊橋400米、修建納涼亭3個;景觀花架長廊100米;引進優良新品“七彩蓮花”,安裝蓮花造型路燈60盞;投資69.91萬元對81戶農戶外墻統一風格粉飾,打造農耕文化、鄉賢文化和小型景觀,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美景,打造了別具一格的美麗鄉村。
三、工作啟示
近年來,蓮花池村在縣、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分析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啟示:
(一)建強班子,增長發展本領。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富民強村,關鍵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和一個好的領路人。要始終將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為村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組織開展素質培訓,增強帶頭人發展意識,發揮好村級干部引導和帶領作用,為發展壯大村級經濟提供組織人才保證。
(二)因地制宜,強化內部管理。因地制宜找準發展特色,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加強管理,完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對涉及發展前景、重點項目實施等重大問題充分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按要求進行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項目落地后嚴格把控各個生產環節,確保生產不出紕漏,使項目正常運營,產生效益。
(三)積極探索,依靠技術支撐。村班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發揮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用,立足實際,找準定位,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產業項目科技含量,促進高效特色產業發展,提高市場效益和競爭力,使村集體經濟得到迅猛提升,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下一步,蓮花池村將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繼續發揮優勢,以黨建為引領、產業為平臺、股權為紐帶、農民為主體、小康為目標,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載體,大興產業,大膽改革,走好村級集體經濟與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之路,譜寫好新時期鄉村振興新篇章。
(蓮花池村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