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小街鎮聚焦“黨建+鄉村治理”,在哈前村先行先試,把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廉治“五治”融合,以政治映初心、法治顯正心、德治聚仁心、自治潤沁心、廉治照鑒心,探索找到了符合小街鎮實際的社會治理最優解,實現村莊美起來、群眾富起來、干群關系好起來。
政治映初心 提升基層治理凝聚力
“黨風正則民風正”是哈前村黨總支書記李學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哈前村全面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開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按需設立“民事糾紛調解”“治安防范巡邏”“環保衛生監督”等崗位,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更加主動自覺地履行黨員義務、參與村級事務。
如今,哈前村在“黨建+”引領下,成功創建市級黨建示范點,結合“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投資建設全民健身運動館、農資專業街區,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4萬元的可觀收入,為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法治顯正心 增強基層治理定心力
“沒分到房子,撫養老人的事情我不管”“隔壁家多占了我家的地”……基層治理的事情總是千頭萬緒,外人聽起來是雞毛蒜皮,但對當事人來說卻都是大事。
正所謂天下之治,正心以為本。群眾有需求,治理有辦法。哈前村一支由黨員組成的“老娘舅調解隊”應時而生,很多瑣碎糾紛隨之而解。
另外,哈前村還將法治宣傳做在平常,矛盾風險解在日常。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院壩講座、主題黨日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打通法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把矛盾化解工作的觸角直接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實現群眾反映訴求有正常渠道、化解矛盾問題有穩定機制。
以黨建帶婦建、帶團建,推進“10+2”聯防隊伍、治安信息員、巡防隊等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全村近20年來無重大信訪問題,榮膺“昆明市五星級婦女之家”“昆明市零家庭暴力示范村”諸多稱號。
德治聚仁心 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力
一塊古香古色的“美麗庭院”光榮牌把李鳳瓊家現代化的小場院“裝飾”得別有韻味。“家門口掛著‘美麗庭院’示范戶的牌子,比上學時得‘三好學生’還光榮。”李鳳瓊如是說。
哈前村以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除陋習、樹新風活動為抓手,不斷挖掘身邊好人好事,選樹“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先進典型,激發農民的家庭責任感、榮譽感。
春風化雨、教化入心。哈前村還積極辦好接地氣的鄉村大講堂,為村民培訓知識和技能、普法及講解鄉村禮儀,讓村民改變觀念、摒棄陋習、凝聚人心。
目前,評選星級文明戶316戶,“美麗庭院”精品戶9戶、示范戶18戶、合格戶13戶,“鄉賢”8人,“四德”28 人”。
自治潤沁心 激發基層治理源動力
村規民約是村民自治最好的“法典”。李學軍說:“村里要搞統規自建房,就把土地審批、房屋建設這些大家關心的事寫進去。”
“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以及“群眾提、代表定、村組辦、百姓評”的工作流程是哈前村激發群眾原動力的不二法門。大事小事都商量著辦,把評價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基層自治的優勢,提升對“干部”的信任度、認可度。
通過協商,哈前村建起了公益事業園、文化廣場、老年活動中心、景觀水塘,實現了道路全硬化、路燈全覆蓋。為小街鎮創新推行“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縣鎮集中處理”模式的農村生活垃圾“三次六分法”提供了基層治理模板。
廉治照鑒心 強化基層治理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基層權力下放”、群眾監督意識增強,哈前村抓住“廉治”這一切入點,促進民主決策,強化規矩意識,梳理涉及村級重大決策事項等10方面36項“小微權力”清單,制作52項辦理流程圖,實現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全覆蓋。
為民服務站門前,村干部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寫著本月村里的大小事情以及財務收支明細,“一村(組)、一欄、一員、一冊分開寫,我們干了啥,怎么干的,群眾一眼就望得清、看得明。”
村級重大事項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公開,讓老百姓參與監督村級事務的途徑得到充分保障。2019年以來,審批無房戶、窄房戶宅基地83宗,實施進村道路硬化、新建公廁、路燈安裝、水網改造等民生工程項目14個,評定低保戶46戶。
基層治理最“初心”的訴求就是聽自家的需求、發動自己家力量;基層治理最“走心”的辦法就是用自家的方法、解決自己家的問題。小街鎮通過“五治”融合讓“五心”盡顯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治理格局,逐步實現了社情民意無遺漏、為民服務無縫隙、服務管理無盲點。
(小街鎮黨委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