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村始終貫徹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堅持“基本保障靠集體,勤勞致富靠自己”的致富理念,不是包而全包的養懶漢機制,把強村與富民結合起來,全村99%勞動力在市場各行業就業創業,帶領村民共同富裕。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022萬元,市場成交額208億元,人均純收入超11萬元;股權分配每人4.9萬元,共1100股,發放總額5390萬元,村里每年給每個村民的股權分配、福利和退休金就有7萬元,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我們總結發展經驗,主要做到了“四化兩堅持”:“兩堅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走富民政策道路;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1994年我們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設計了方林發展規劃,按照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農業園區四個區塊定位一任接著一任干,經過多年努力已全面完成規劃建設。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現代化方林。“四化”:一是產業多元化。我們緊抓發展村集體經濟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走“市場興村”道路,通過整合資源、外引項目,培育壯大了一批以方林汽車城、方林二手車市場為龍頭的自有產業,凝聚拉動了一批三產集聚;通過提供產業平臺和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村民就業創業,做到“村民有項目,創業有平臺,村黨委是創業者的堅強后盾和溫暖港灣”;堅持“走出方林、發展方林”,合作組建了中國五村、臺州五村,以項目合作形式帶動周邊村莊集體經濟年增收百萬。二是村莊生態化。目前,方林村266戶村民“家家住別墅,戶戶生態園”,一戶都不掉隊。我們嚴格按照《方林發展規劃》建設生態化住宅小區,綠化率達到50%,每戶居住面積達到240平方米,配備了免費的老人公寓、游泳池、網球場、圖書館、方林大會堂、醫療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實現了“無煙塵、無噪音、無污染”。三是村民福利化。我們提供“吃糧村供應、上學獎學金、看病全報銷、養老有保障、股權有分紅、參軍有優撫、病殘有慰問”等16項村級福利保障,村里每年還投入100萬元設置公益基金用于開展醫療救助、助學、扶貧。多年來方林累計向社會各地慈善捐款達上千萬元,如四川彭州寶山村、朝天區羅圈元村等,較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四是治理科學化。我們堅持把村規民約作為鄉村治理的基石:從1998年開始制訂了第一部《方林村村民自治章程》,自出臺后的20多年里經過7次大修改,形成了14章133條的“大紅本”,涵蓋了黨組織建設、方林發展規劃、村干部管理、經濟發展、社會秩序、社員福利、社員醫療、社員退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條例等各方面內容,明確了老百姓的義務、權利,成為了方林村的規矩。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制度有:黨員“三個一”制度(要求每位黨員每年為黨組織添一份光、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為群眾辦一件事),村民大會制度(38年每年召開村民大會,向村民匯報年度工作情況、工作計劃以及財務收支情況,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黨組織關愛和探望村民制度(村“兩委”定期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五保戶、現役軍屬、部分重病傷殘群眾)。通過做好頂層設計、普及法規知識、建立監督機制等措施,把村級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效做到人管制度、制度管人,最終實現人的現代化。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課題,也是方林一直以來的奮斗目標,結合我村發展的實踐經驗,提三點建議:
一、強化法治保障,加快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法》。國家在立法層面明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由各級政府將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鄉村振興考核評價制度、工作年度報告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進一步強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法治保障。
二、加強頂層設計,出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綱要》。明確各級政府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投入機制和目標任務,考核落實政府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路徑,加大財政、稅務、項目、人才、金融等政策向農村傾斜力度,確保公共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優化鄉村營商環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放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
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產業振興,實現“輸血+造血”。從產業發展角度,繼續實施產業扶貧政策和做好產業布局規劃。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振興鄉村產業相銜接,需要在幫助貧困人口實現產業發展、穩定就業和鄉村產業做大做強方面尋找合理平衡,建立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可長期收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輸血+造血”,有效杜絕規模性返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