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建好人大代表聯絡站 共繪基層治理同心圓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錢振華 字號:【

  密切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是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在要求,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力量所在、優勢所在。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持續推進“123+X”代表之家體系建設,目前全區已累計建成“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站”171個,把代表陣地延伸到基層最末端,將代表工作更好地融入社會治理,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貢獻“人大力量”。

  創新“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為進一步推動“人大代表之家”提檔擴面,吳江區人大提出了“123+X”代表之家建設目標任務,形成了家、站、室三級履職平臺架構,不斷延伸擴面,推進“人大代表之家”進村、進社區、進企業,并創新“人大代表聯絡站+”履職模式,以“站”為媒、以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精細化新路徑。

  為推動代表履職盡責,吳江區盛澤鎮人大及時增加、優化布點,從原來4個人大代表之家擴展到1個中心代表之家、8個升級版代表之家,分別歸屬8個代表小組,同時對代表相對集中的村(社區)科學合理建立了17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在衡悅社區內打造了人大代表“曉鵑工作室”。“曉鵑工作室”是盛澤鎮人大跨區域“融合”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傳遞著百姓的心聲的同時,也為鎮黨委政府、人大代表與群眾之間搭建了交流平臺。

  在吳江區黎里古鎮景區中,黎里鎮人大以“粉墻黛瓦”“古色古香”為基調建設了一個具有古鎮特色的人大代表之家,以濃厚的古韻氛圍促進古鎮文化的傳承。在先行啟動區重點項目——美麗鄉村群建設中,黎里鎮人大選擇了一個位于美麗鄉村群、美麗湖泊群兩“群”重點位置的三好村,建設了一個具備“科技感”“水鄉情”現代化與江南水鄉特色相結合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注重對“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的傳承,讓更多居民感受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碩果。針對古鎮文化發展,黎里鎮人大積極參與梨花文化節、柳亞子詩詞大賽等活動,并開設“黎川書院”等人大代表工作室,在開展文化監督的同時,把握住文化發展方向,促進優秀文化傳承。

  以機制規范化 促推“人大代表聯絡站”服務上水平

  按照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全覆蓋、重規范、求實效”的要求,吳江區人大堅持以人大代表聯絡站為載體,主要做好“一個載體、兩項制度”建設,精心組織活動,切實增強活動實效。在硬件設施的配備上,盡量為代表活動和接待選民提供便利條件。在固定的地點定時定點接待選民,或召集部分選民召開座談會等,彌補以前代表聯系選民以分散聯系為主的缺陷,將分散聯系化為集中聯系與分散聯系相結合。同時,創新接待形式,明確主題活動,讓聯絡站里的代表接待選民有“味”更有“位”。吳江區同里鎮人大更是通過每月設置一個活動主題的形式,讓代表進站接待選民,力求解決一些選民關心的關鍵小事,并制定考核實施辦法,對聯絡站代表小組活動開展情況實行量化積分,進一步提高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以前我們選完代表,就很少能見到代表了。”不少群眾感慨,“現在則不同了,家門口有了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就在我身邊!”通過不斷加強“雙聯系”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種好屬于代表自己的“責任田”。

  以履職常態化 探索“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新模式

  為提高代表的綜合素質,各鎮在人大代表聯絡站定期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專門學習《代表法》《監督法》等法律法規,了解開展工作的法律程序和要求,掌握推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不斷提高履職水平和能力。2020年以來,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吳江區人大把“智慧人大”建設擺上重要議程,借勢信息技術為代表履職插上“智慧翅膀”,全方位促進了代表選民良性互動、倒逼代表小組開展活動、創新代表議案建議辦理方式,使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延伸到最基層,切實打通代表聯系服務選民的“最后一公里”,搭建起了“全天候”的履職平臺,努力讓人大代表履職“一個都不能少”。

  吳江區人大將圍繞“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這一關鍵建好人大代表聯絡站,切實將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成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溝通的橋梁,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釋放更大能量、發揮更大作用,讓“站”更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扎根群眾。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