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州市被譽為“世界客家之都”,全域青山環抱,氣候宜人,自古人文薈萃,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孕育出了許多時代的弄潮兒。
位于梅州轄區內的興寧市坭坡鎮坪畬村,就有一位叫薛軍文的身殘志堅的農民。他的團隊用12年時間在荒山里建成了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走出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的梅州路徑。
從最初的一家養殖胡須奄雞、土雞、麻黃雞等品種的小型養殖場,進而吸引投資,發展成為養雞25萬只,每年養豬1萬頭、水產養殖15萬斤,集食用菌、蔬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農產品大眾消費服務企業,正是薛軍文和他的伙伴們“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的結果。
薛軍文是坪畬村一名普通村民,廣東南源農產品有限公司官坡養殖場場主,1975年出生的他,是一位身患四級殘疾的殘障人士,卻從未因此停歇過奮斗的腳步。他用樂觀精神和堅韌意志,抒寫了一方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傳奇。
2009年,身患殘疾之后,經歷了一度的情緒低落,薛軍文很快振作起來,認真思索自己的人生方向,經過一番調研,他便下定決心創辦養殖場。然而養殖場的創辦,談何容易,既需要資金也需要技術,同時也面臨不少風險。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薛軍文的創業當然也就進入了一個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戰勝自我的過程。可喜的是,回顧整個發展歷程,他始終沒有貪大求快,而是一直腳踏實地,堅持從小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扎實的圓夢之路。資金不足,他就向親戚朋友求助,看到他的決心,大部分親戚朋友們也深受感動,愿意幫他一把;遇到冷嘲熱諷,他卻更加堅定,即使自尊心受到傷害,也不改創業的決心。
解決了資金問題,就走好了萬里長征第一步,薛軍文開始全身心投入到農場的創建當中。他深知農場生產,既需要勤奮努力工作,也需要技術的支撐,獸醫技術是作為一名合格農場主的看家本領。只有掌握過硬的生產技術,才能夠有效規避風險,農場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而沒有技術怎么辦,一個字,“學”!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學,這就是薛軍文最樸實的想法。在業余時間,他一方面虛心向老師學,一方面四處搜集獸醫專業書籍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鉆研,薛軍文慢慢地找到了門道,從一名門外漢變成一名擁有獸醫專長的行家里手。農場管理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預防和治理家畜常見疾病更有效果,更有底氣,養殖場的各項管理也漸入正軌。
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遵循市場引導,薛軍文時刻注意改進農場設施,完善欄舍技術,提升管理效能。為了加快形成規模化,他還積極探索實現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發展新路子。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他還發揮帶頭引領示范作用,專門研究禽畜糞污加工再利用,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現在,走近廣州南源農產品有限公司的農場,遠遠便能感受到“雞犬相聞”的生機勃勃景象,體驗到在新時代農村呈現出來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和諧氛圍,儼然一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創業難,對于殘障人士而言,更是難上加難,最終取得成功更要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薛軍文為我們樹立了模板。在新時代,只要奮斗,每個人都了不起,都可以在大的歷史方位和發展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坐標,繪就出彩的人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