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村社區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泉西街道辦事處,位于泉南大街與太行路交叉口以南,社區占地面積200多畝,有33棟樓(其中29棟居民樓、兩棟商務樓、一棟幼兒園、一棟辦公樓),10個居民小組、1843戶、5952人、132名黨員、80名居民代表。
幾年來,孔村“兩委”會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村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揮小區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著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不斷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集中力量辦大事
商業、租賃業是集體的支柱產業,它是一項收入穩、持續長的經濟來源。幾年來,社區依托地域、資金、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搶抓機遇,擴大集體固定資產、不斷夯實經濟基礎,實現利益最大化。
一是利用集體資源籌建新項目,二是集體和開發商同力合作共建項目,實現雙方互利共贏,三是抓住好項目,及時收購現成的商務樓。
2011年春季,集體投資300多萬元,在團結路南籌建了一個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菜市場,該市場集門市與市場為一體,統籌經營。從2012年建成運營以來,生意日漸紅火,使集體當年收益達到了50多萬元。不僅活躍了市場,還方便了居民對菜籃子的需求。為了給集體找出一條投入少、起步快、收入穩、持續久、收回成本周期短、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路子,多年來,村“兩委”一直致力于這方面的探索。
事業,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2018年和2020年,集體分別投資1億多元,從開發商手中收購兩棟商務樓(一棟建筑面積是9900多平方米,另一棟是7900多平方米),使集體固定資產一下子增加了17800多平方米,年收入達到了800多萬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0年孔村集體固定資產達到1.8億元;集體商業面積達到了10多萬平方米;集體年收入達到3500萬元。
以創城為契機 強化社區管理
近兩年來,孔村“兩委”以創城為契機,按照“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風氣”的要求,圍繞“要創文明城、先塑文明人”的目標,推動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素質教育等健康文明新風尚,使小區文明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創城以來,“兩委”成員結合物業人員不斷開展“洗城”和“凈走”行動。每天自帶垃圾袋,在樓里樓外、路兩邊、綠化帶、草坪拾撿煙頭、紙屑和塑料袋。還動用車輛,對樓道內外存放的雜物進行清理,確保公共環境和消防通道干凈整潔,暢通無阻。在清理樓道的同時,還對樓內外車棚內的僵尸車和雜物進行清理。
社區大、人員多、車輛也多,電動車、電三馬、電瓶車隨處可見,每個單元門口都是個集中點。這些車輛日常充電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個別人圖省事,從樓上往下拉根線充電。一是不安全,二是不雅觀,三是自己管理不善。
針對這些問題,村“兩委”既想創新管理,又要借鑒其他社區經驗,找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近兩年來,先后在13棟樓后邊,在不影響社區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投資60萬元,搭建車棚1300多平方米,打水泥地面3200平方米,集中安裝了充電樁20臺,使其集存、放、充電于一體,既實用、又雅觀,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變成了新亮點。
在焊接車棚的同時,投資1.7萬元在小區主要路段內安裝汽車定位器124個,使其按照車頭朝外的要求進行停放,進而實現了整齊劃一。這樣做不僅方便了車輛存放,又克服了亂停亂放現象,使小區車輛逐步納入規范化、常態化管理軌道。
為了充分發揮綜合治理優勢,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積極開展視聯網9+x信息平臺建設,形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管理格局。
在區綜治中心大力支持下,集體投資30多萬元,籌建一個信息化綜治中心,成為信都區的信息化管理試點,安裝9塊55寸液晶屏,聯通信都區9+x信息平臺,依托信息平臺,通過視聯網可以實現視頻會議、信息共享、協調聯動、應急處置等功能,使社區綜合治理信息化,各類事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同時在主要路口和重要地塊安裝高清監控98個,監控設施達到全天候、全方位、無死角,使小區實現了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在籌建綜合治理中心的同時,集體投資12萬元,在社區安裝一個22平方米的LED顯示屏,利用這個宣傳平臺,更好地為小區服務。一是全天播放中央電視臺新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每周五晚上放一場電影。三是小區所有的通知、管理制度、警示教育片等,隨時插播。收到了直接、直觀、醒目的宣傳效果。社區還投資17萬元,建立了一條儒教文化長廊,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為了發揮黨員和居民代表的作用,還把他們的姓名和職責掛在了每個單元門口,亮出身份、設崗定責,拉近與居民距離,激發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他們住在哪里,把黨員形象體現在哪里。在此基礎上,還建立健全了樓長、單元長、網格化管理制度。為了增強常態化管理,白天小區由專人負責車輛管理,對于停放不到位的車輛實行貼條提示,直到鎖車糾正;黑夜,有人巡邏,負責小區的安全。
孔村社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對樹木、花草和草坪都進行統籌管理,納入日常工作,每天都有物業人員對花草樹木進行打理,確保社區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風景不斷。
如今在孔村,舉步就能走進游園,抬腿就能打籃球、乒乓球,坐下來就能打撲克、下象棋,隨時可以健身,起早練步,傍晚跳舞,到哪都有好景致,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工程,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經過幾年的努力,社區文化服務不斷改善,文化活動品牌效應凸顯,文化建設呈現繁榮發展態勢。
創城以來,社區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不僅扮靚了小區的“面子”,還撐起了惠民的“里子”,粉刷一新的樓房、整齊劃一的車輛、潔凈衛生的環境、生機盎然的綠色、和諧相處的居民等等。通過幾年來的持續發力,孔村社區創造了不凡的業績,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前列,成為了市里、區里的標桿,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贊揚。
釋放民生事業紅利
隨著集體收入的增加,居民的福利待遇也在逐年提高。為了使老人過上有尊嚴又體面的幸福生活,對60周歲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退休費、70歲達到1100元、80歲以上可領到1200元。
對于考入本科以上院校的大學生,村集體還給予3000-5000元的助學獎勵。(本科生一次性獎勵3000元、碩士生4000元、博士生5000元)。每年春節前,集體為4800多名居民每人發放一張320元的年終福利卡,讓居民購買年貨。
孔村社區在左建軍書記的領導下,不僅奮進在當下,還規劃著長遠。計劃在茶棚溝北邊,籌建一棟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的商務樓;在太行路與泉南大街交叉口北邊,孔村二期回遷樓地塊,籌建兩棟建筑面積1.39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在地質家園北邊,泉南大街南邊,籌建占地15畝,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孔村綜合大廈。一個嶄新的孔村社區,用不了幾年就會呈現在人們面前。
左建軍常說:“一個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崗位,無論面對怎樣的挑戰和使命,都會全力以赴去做好,去完成這項事業。因為這一切的背后,都是為了百姓的幸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邢臺市信都區孔村社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