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十堰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精心謀劃,注重實效,創新載體,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注重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以黨史教育為契機,凝聚振興合力,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三個引領,暢通鄉村振興“循環脈絡”。十堰市堅持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通過黨史教育強化政治引領、創新引領、實踐引領,不斷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驅動力。堅持政治引領。高標準建成4個紅色黨性教育基地和20個黨員政治生活館,制發農村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清單,引導農村黨員采取“讀、看、寫”等多種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升溫;組織黨史專家、老黨員、領導干部等組建宣講團,深入村組開展黨史宣講講座、講專題黨課等教育活動1200余次,為黨史學習教育有序高效推進打牢堅實基礎;利用“十堰基層黨建”微信公眾號、武當黨建網等新媒體,開展“黨史天天學”等線上學習教育活動,將黨的創新理論、黨史知識、群眾身邊的先進事跡制作成接地氣、吸眼球的作品,帶動6.5萬農村黨員群眾受教育、聚合力、提士氣。堅持創新引領。十堰市在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以“黨員集中學習活動日”活動為抓手,先后組織24700余名黨員干部到紅色基地參觀學習,創新開展“黨史教育每周學1+N”活動,形成“以機關帶農村”“以少帶老”的學習梯隊,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入心入腦;創新開展“板凳黨史課”,通過現場教學模式將“課堂式”轉化為“體驗式”,以歷史解說引導人、以歷史圖片教育人、以歷史場景感染人,依托黨員教育基地、農村大喇叭、電子屏等多種形式,營造黨史學習教育良好氛圍,讓黨的聲音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堅持實踐引領,堅持把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著力點放在鄉村治理的實踐上,聚焦提升農村黨員干部致富帶富本領,創新開展分層分類舉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專題培訓班,培訓鄉村振興骨干700余人。實施“村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工程”,依托市縣黨校、鄉鎮夜校,舉辦支部書記培訓班486期,培訓黨支部書記11916人次。創新開展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創業計劃,支持創辦致富項目1075個,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全市176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切實帶領群眾搭上“致富快車”。
三個課堂,增強鄉村振興“紅色動能”。十堰市重點打造“初心課堂”“善治課堂”“振興課堂”,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開展“初心課堂”。利用紅三軍隊司令部、東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紅25軍司令部遺址、鄖西縣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資源,設置參與式、體驗式、感悟式黨課,組織廣大黨員重走紅軍路、唱響紅色軍歌、傾聽紅軍故事,在革命先輩的熱血歷程中汲取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力量。開展“善治講堂”。支持建設了一批創新善治講堂、明星村研學講堂等特色講堂,利用地方特色資源,培養了魏登殿、翁新強、耿吉奎等一批優秀村書記,發掘出一批能講鄉村治理的“土專家”和“宣講團”,全市組建230個宣講團,精選1800名宣講師,推廣鄉村振興政策知識,在黨校課堂和現場教學點進行授課,分層分類開展宣講3499場次,以典型引路、實績引領,幫助農村黨員在鄉村治理中獲取真知識。開展“振興課堂”。舉辦“十堰新時代村書記論壇”、書記說變化等活動,組織1764個村全覆蓋開展“返鄉能人”座談會,與8427名返鄉能人面對面共話鄉村振興,在明星村——櫻桃溝村、龍韻新村、太和村、東溝村、土城村,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回鄉能人帶動、文旅農融合、產業扶貧等課題開展現場研學活動,培育脫貧攻堅“領頭雁”,讓講堂“軟實力”成為鄉村振興“硬支撐”。
三個結合,激活鄉村振興“神經末梢”。十堰市找準鄉村治理的著力點,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基層自治、法治、德治體系,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激活鄉村治理的“末梢神經”。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十堰市提高“自治”水平,營造“和諧鄉村”。積極回應群眾所急所需所盼,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村民代表會議,每年開展一次村委會成員民主評議,真正讓村民積極參與到村級事務中來。健全“法治”保障,打造“平安鄉村”。探索“1+1+N”調解治理模式,實行一名調解員、一名網格長聯包N個家庭,先后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800多個。深化“德治”引領,構筑“文明鄉村”。充分利用黨建書屋、黨建廣場、道德講堂、百姓大舞臺等活動陣地,堅持黨史故事融入各類文體活動,在寓教于樂中淳化鄉風民風,開展“好鄰里”“好媳婦”“好婆婆”等特色活動。與基層黨建結合。全市堅持副科級以上領導到包抓村講學督學,與崗位實際結合,鼓勵黨員干部通過黨史“大學習”啟迪智慧、砥礪品格、提升本領,落實好“規定動作”,設計好“自選動作”;與生態保護和基層治理相結合。將黨史教育貫穿到村、社區“兩委”換屆穩定工作和基層建設工作中,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新格局。與服務群眾結合。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十星級黨員”爭創中,設置“服務星”“宗旨星”,承諾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事項,引導各級黨組織踐行群眾路線,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戶戶走到”等活動,真正走進群眾,了解群眾的愿望、匯聚群眾的力量、解決群眾的難題,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走深走實,以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檢驗實際工作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十堰市委組織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