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都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都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很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很有力量,黨的執政基礎就能堅如磐石。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轉崗大學生村官吳浩對此有著最直接的感觸。
自2006年大學畢業后,經新疆支教2年,吳浩考取了陜西省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來到吳堡縣賈家山村,一干就是5年。在此期間他多方爭取,帶領村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使村民收入增加到1萬元,因此多次受到省市級和全國性表彰。
轉崗后,吳浩一直不改本色,堅持勇當干部隊伍排頭兵,做好基層群眾貼心人。在崗位角色不斷轉換中,他把脫貧攻堅、基層穩定、監督執紀等各項工作任務都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受到干部群眾一致贊揚。2014年6月被財政部、中國科協授予“惠農興村帶頭人”稱號,2018年3月被榆林市委宣傳部市婦聯等單位授予“榆林最美家庭”稱號,2019年5月被榆林市委評為“五星黨員”,2020年被提名為吳堡縣“十佳青年”。
多措并舉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年6月換屆以后,吳浩調任到吳堡縣寇家塬鎮任黨委委員、副鎮長,同時兼任王家圪撈村第一書記。雖然有過五年的大學生村官經歷,但這副擔子事關脫貧攻堅,讓他絲毫不敢懈怠。為了盡快熟悉村情,他和村里的大學生村官、包村干部一道走門串戶,在田間地頭與群眾交流溝通,了解老黨員、種養能手和貧困戶的所想所盼以及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寫在本上,記在心上。
王家圪嶗村地處寇家塬鎮東北12公里處,東臨黃河。全村分為2個村民小組,有335戶992人,貧困戶57戶125人。主要作物是紅棗種植,有棗林地2570畝;副業主要是養殖羊、雞、豬等。全村土地貧瘠,特別是新舍窠小組,基礎設施落后,院落沒有硬化,吃水時有困難,有時下雨村民出行都難。實地了解情況之后,吳浩深感責任如山,經過深思熟慮,和駐村工作隊及“三委”班子制定了王家圪嶗村三年發展規劃,下定決心立足脫貧攻堅,斬斷窮根。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共入戶走訪群眾200余戶,收集意見和建議12條,為群眾辦好事實事5件。
為了保證各項工作能夠有力地推進,他緊緊抓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個載體,以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的要求來要求每一位黨員和干部。但由于村內黨員老齡化嚴重,不帶花鏡看不清文字,為了讓老黨員們能看得見、看得清文字,他購買了四十多副不同度數的老花鏡放到會議室,供黨員學習時使用。建立流動黨員學習微信群,不定期在群內發布學習內容,以供流動黨員學習,流動黨員管理上采取了與流入地黨支部建立聯系,雙向管理黨員。
他還大力爭取各方面政策,與“三委”班子成員積極到幫扶單位、縣直有關部門申請項目、尋求幫助。2016年修通了3.5公里沿黃公路的路基工程,2018年完成了硬化。村內流轉土地150畝,栽植花椒120畝。在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改造低產棗園2000余畝。他利用全國大學生村官論壇這一平臺,與湖南衛視汪涵節目火星情報局聯系,把新舍窠的紅棗空運到湖南,為王家圪撈村的紅棗做了宣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化解矛盾 全力維護農村基層穩定
王家圪撈村村民李某某等6戶村民反映,幾年前村里修路把整村的雨水都向他這里排下來,導致把他們的出路、腦畔(當地方言,指窯洞頂上)沖毀,他和村“三委”班子多次上門了解,并與村民進行座談,及時向書記、鎮長匯報,協調解決了村民的揪心事。
安家山村的一戶貧困戶,戶主為殘疾人,因兒子有工作,被取消了低保待遇,他就被媳婦背到鎮領導辦公室,強行要求吃低保。吳浩聯系了他遠在邊疆工作的兒子,給父母做思想工作,最終取得了他們的理解。
從2017上半年開始,王家圪嶗村40多名村民在道路拓寬工程上務工。工程驗收付款后,施工方李某遲遲不肯支付工資。在“雙村”摸排中,吳浩及時向上反映了情況。民生無小事,縣紀委監委迅速采取行動,并聯合縣扶貧辦、人社局、縣法院、公安、檢察院、寇家塬鎮等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實施了強有力的整治措施,促使李某支付了拖欠的10余萬工資,讓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
監督執紀 維護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2017年11月,組織上把吳浩調整為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自擔任紀委書記以來,吳浩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向每個村張貼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監督舉報通知》,明確扶貧領域問題的監督范圍和舉報方式,對村“四支隊伍”開展了2輪脫貧攻堅述職述廉活動,鎮紀委兩年來專項督查扶貧工作16次,下發督辦單督促整改問題125個,約談提醒16人;堅持安全文明辦案,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兩年來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案件15件,有力維護了基層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
強化監督不松勁,鐵面執紀不手軟,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知敬畏、明底線、不敢腐;讓基層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這是吳浩的職責和使命。2020年10月,組織又把吳浩調整到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的崗位上。
“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斷頭路”,這關系到黨的執政根基,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國之大者”,也是吳浩對自己工作價值的定位。“我從基層成長起來,再返回來服務基層,這讓我真正把根扎在了基層,扎在了群眾中間。”回顧15年的基層成長歷程,吳浩滿懷欣慰和自豪。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