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小村官”的“大文章”
時間: 來源:中國村莊-中國農村網 作者:江美寶 字號:【

  “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大學生村官作為“三農”工作隊伍的重要成員,應當積極響應號召,走在前面。

  2014年,懷揣著基層夢想和對黨的忠誠,黃寒放棄廣東企業高管的優厚待遇來到樟樹市洋湖鄉小溪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這對從小生長在城市,又從山東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黃寒來說,更是一種無悔的青春選擇。他把崗位當作奉獻青春的舞臺,把鄉村振興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力爭成為村民的貼心人,成為全村群眾勤勞致富的好助理,先后被評為宜春市優秀大學生村官、洋湖鄉優秀共產黨員。

  以身作則,抓基層黨組織建設

  小溪村位于樟樹市東南面,旅游公路葛玄路右側,距市區7公里,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全村居民共436戶,分為8個村民小組,總人數1646人,其中黨員41人,村“兩委”干部7名,班子配備齊全。

  黃寒發現,村莊基礎條件雖然較好,但工作長期卻打不開局面,原因在于黨組織軟弱渙散。面對這一現狀,他迅速找到了工作的重點,開始深入調研,“把脈問診”找癥結,務實舉措抓整頓,努力實現后進變先進。

  一是加強村黨支部組織建設,提升黨支部凝聚力和戰斗力。一方面建議鄉黨委從鄉機關黨員干部中下派1名村黨支部書記,另一方面強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進村入戶摸底了解村上為人誠實、群眾基礎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后備干部,并選聘了其中兩名到村委鍛煉,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解決村級黨組織后繼乏人問題。

  二是落實有關制度,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明晰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的職責,嚴格執行好“三會一課”、每月9日的黨員議事日、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制度,明確村財務管理等制度的落實,保證村級組織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運作。

  三是改善辦公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多方爭取和籌措資金30萬元,按照“五全六有”的標準,改建村部辦公樓和黨群服務中心,完善村級活動場所功能布局,讓干部能夠定時到村委值班,方便群眾辦事。

  真情實意,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小黃,灌溉渠的事情處理的怎么樣了?我的低保怎么沒到賬……”作為村里的書記助理,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群眾訴求、矛盾糾紛接二連三。在此之前,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樟樹市古海旅游公司征用小溪村田地939.29畝,征地款卻一直未下發。

  為此,在接下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黃寒白天都在田間地頭奔波,背著測量儀器拿著圖紙,挨家挨戶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調解土地權屬上的糾紛,晚上回到鄉里看圖紙,在電腦上核實數據,整理好當天的信息,摸清了各個村民小組的田地權屬面積。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小溪村村民終于領取到了自己的征田款,長期縈繞心頭的煩心事得以解決。

  在便民服務中心管理上,他大力推行上門服務、坐班服務、結對服務三種服務方式相結合,強化服務能力,打造服務型黨組織。至今,上門服務為全村436 戶農戶代收代繳新農合 36 萬元、新農保 44.6 萬元;坐班服務為群眾解答政策法規咨詢168起,辦理計生證、臨時身份證、戶口遷移、建房等各種證明1027件;結對服務方面,共為11戶群眾擔保小額貸款110萬元,緩解群眾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問題,解決群眾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防治等生產管理技術難點問題58起。這些平常小事,卻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也使他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小溪村群眾親切的稱黃寒是“咱們的貼心人”。

  率先垂范,帶頭搞好環境整治

  “白墻紅屋頂,青瓦馬頭墻。絲路穿村過,綠樹掩門庭。”這一派整潔恬然的景象是如今小溪村的寫照。對比以前的情況,經常飯后溜溜彎的楊姨,感慨萬千:“想想以前,那各家各戶都是垃圾亂倒、污水亂潑、柴草亂放、糞土亂堆、禽畜亂跑,無所顧忌,出門走路都要留心腳下,挑著地兒走路啊!”

  為了治理 “臟、亂、差”,凈化人居環境。他組織七個村莊的群眾,利用一個星期時間,開展了一次陳年垃圾的大清掃,清理村道兩旁、村莊周圍和房前屋后的衛生死角。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教育引導群眾,搞好“門前三包”衛生,不“亂搭亂建、亂丟亂扔、亂堆亂放”,實行家禽圈養,并協助村書記建立了保潔員制度,并以評比“優秀保潔員” 、“村小組最佳衛生戶”等活動為契機,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此項工作持續30天,小溪村共出動人工512人次,挖掘機60臺次,清理垃圾2000方,清理四堆32處,清理溝渠1200米,壘護坡200余方,2輛農用車每天工作。

  傾情奉獻,打好脫貧攻堅硬仗

  在精準脫貧過程中,黃寒更是下足了繡花功夫。小溪村原有貧困戶3戶67人,每一戶他都是一次又一次地走訪、調研、幫扶,每一次幾乎都是先對貧困戶“望聞問切”,然后再“對癥下藥”。為居住在危房中的貧困戶申請了危房改造、為殘疾戶辦理了殘疾證、為大病患者報銷了醫藥費等等,也讓他深深感受到精準扶貧的重大意義。這種“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對帶動貧困戶盡快脫貧致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溪村交通方便,水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大部分村民以水稻種植為生。作為大學生村官,黃寒認為自己有思路活眼界開的優勢,應當幫助村民改善產業發展現狀。經過多方了解、多次走訪及實地調查,他開始推動小溪村的魚類養殖,并且得到“兩委”干部大力支持,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的組織形式,不但帶動實現了小溪村貧困戶全部脫貧,還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立足廣闊鄉村大舞臺,續寫逐夢基層新篇章。黃寒表示,在農村基層工作,只要自己沉下心、扎下根,同樣能夠獲得豐富精彩的人生。談及未來,他說:“一定留下來,留在農村,因為這里比任何地方都更需要我!”

責任編輯:王梅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