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東茗鄉金山村,是由后金山、黃潭兩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462戶1114人,黨員54名,村民小組16個。金山村地處新昌縣東茗鄉西南黃泥坡,距縣城24公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南臨韓妃江、重陽宮,遙對穿巖十九峰,北極澄潭古鎮,村內有一處縣級文物保護點——迴龍殿。全村共有耕地面積734畝,林地面積500畝,茶葉面積1197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自茶葉產業。
自新一屆村級班子成立以來,在黨總支書記趙斌鋒的帶領下,金山村“兩委”成員嚴格執行紹興市“村干部工作守則”和村級組織正常運行“十項基本制度”,認真落實新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治村起好步、五不五帶頭”爭先創優比變化活動,把“打通穿村一條路”作為“開門一件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努力為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開好局、起好步。
打通“一條路” 讓村干部的威信立起來
新班子一上任,就開展了村情民意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根據絕大多數群眾的意見建議,經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最終把“打通穿村一條路”作為“開門第一件事”。
磨破腳皮做工作。要打通的這條村道拓寬共涉及112戶村民,為了盡快打開工作局面,村書記趙斌鋒把自己的企業交給別人打理,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新昌的3、4月份屬于采茶旺季,很多村民白天外出采茶,晚上才會在家。村干部們就晚上上門做工作,平均下來一戶人家要跑5趟才能做通工作,這樣就跑了560次。難度最大的一戶,前前后后一共跑了19趟才啃下這塊“硬骨頭”。
“6把榔頭”開新局。開始一些民工在拆屋過程中不夠細致,導致群眾一些物品被壓、連牽屋受損等問題,給拆遷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為了做好拆除工作,6名村“兩委”干部每人一把榔頭,木柄漆成紅色,在拆屋過程中親自上陣,親自看現場,親自搬物品,親自拆房屋,帶著感情做工作,拆出了干部的底氣,消解了群眾的怨氣,村民都說村干部的6把榔頭“有尺度、有硬度、有溫度”,紛紛點贊。
書記帶頭作表率。村黨總支書記趙斌鋒家房屋有一部分圍墻就在道路一側,在村里剛定下來要做道路拓寬,協議都還沒擬出來的時候,趙斌鋒馬上帶頭將這堵墻進行了拆除,書記做出表率帶好頭,發揮好先鋒模范的旗幟作用,獲得了村民群眾的一致肯定,也為后續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我是黨員我先上。村里的老黨員王陸成,當得知村里決定要拓寬村中道路時,他第一個站出來,主動找到村書記,表示這是村里的民生大事,他愿意帶頭先簽先拆,并且不拿一分補償費,讓村干部們很受觸動。在老黨員的帶頭和影響下,其他農戶也紛紛跟進,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村干部在為群眾辦實事中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支持和認可,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完成了112戶政策處理工作,干部的威信和口碑也得到較大提升,達到了“打通一條道,實現三條路”的目標,即消除安全隱患的平安路、引領村莊發展的致富路、干群凝心聚力的同心路。
扮靚“一個村” 讓人居環境的底色美起來
鄉村環境美,游客自然來。金山村“兩委”班子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的第一場硬仗,喊響了“奮戰14天,打造新金山”的口號。
分區包干抓整治。把金山村共分成五個責任區塊,由“兩委”干部認領負責,每一名村干部負責一個區塊,由村書記總負責,抓好協調推進,對轄區內存在的亂堆亂放、亂拉亂接、亂搭亂建、危舊房屋進行全面摸排,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為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打好基礎。
三張清單抓落實。為把摸排出來的問題整改落到實處,金山村制定了三張工作清單,即“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明確責任人、整改內容、完成時限,將具體問題落實到具體人員,登記造冊,逐項銷號,對未能按時完成問題整改的及時提醒,倒逼村“兩委”干部抓好工作落實。
打造節點抓提升。金山村把整治過程中堆放的土瓦、木頭、老磚等鄉土材料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打造景觀節點。一是利用土磚土瓦在村主要入口處打造金山公約墻,既美化了環境,又提升了鄉風;二是利用舊木頭、舊磚頭等材料對倒屋基進行改造,結合茶鄉特色,打造“圍爐煮茶”節點,提升文化內涵;三是對赤膊墻、亂堆放點、裸露地塊等場所,通過漫畫、打造綠色長廊、建設小公園等形式進行整治提升。
經過14天的連續奮戰,金山村整體環境面貌有了明顯提升,也得到了村民和鄉政府的一致肯定。2021年東茗鄉首次人居環境整治現場工作會議選在金山村召開,各村的村干部都到金山村里走一走看一看,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金山村的巨大變化。
深耕“一座山” 讓鄉村旅游的活力強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金山村的村名恰好又叫“金山”,且風景秀麗,南臨韓妃江、重陽宮,遙對穿巖十九峰,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此,金山村利用“山”的資源,做深“山”的文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讓沉寂的小山村熱鬧起來。
打造“金山十景”,讓游客“有的看”。依托本村現有的文化和資源,深入挖掘,全力打造具有本村辨識度的“金山十景”,建設圍爐煮茶、紫滕老巷、初心廣場、回龍問禪、古楓迎秋、梯田花海、宋古雙井、千年塢樹、荷塘月色、黃金大道等景觀節點,切實解決“周邊村莊熱鬧鬧、我們村莊冷冰冰”的問題。
打造“金山五坊”,讓游客“有的吃”。金山村抓住創建2A景區村莊的有利時機,以十九峰金山區塊的規劃為引領,建設高標準游客中心,利用家宴中心打造“金山大食堂”;激活村里糧倉、老臺門等閑置資源,結合本村特色,打造“金衣工坊”“七彩油坊”“迷你薯坊”“抹茶工坊”“金山霉坊”等旅游業態,讓游客不只是來看看風景拍拍照就走,而是能夠坐下來吃個飯買點東西,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能鼓起來。
打造“品牌民宿”,讓游客“有的住”。利用閑置的金山小學,通過一事一議項目改造,對外宣傳招商,通過前期積極對接,經過十九輪激烈的競拍,成功對外招租,打造十九峰觀景精品民宿,前期投資550萬元。同時,利用村莊青磚石墻的古韻風貌,在紫滕小巷兩側打造“月季小院”“紫藤小院”等鄉村民宿,進一步豐富村莊旅游業態,讓游客留得下來。
算好“一本賬” 讓產業振興的路子寬起來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金山村以建設數字鄉村為引領,運用好電商直播等平臺,大力發展“一花一衣一薯”等產業經濟,打造有高辯識度的“金山三寶”,推動村莊發展、農民增收。
一花,即油菜花。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老百姓在村口千畝梯田上種植成片油菜花。一方面打造“梯田花海”景觀節點,另一方面通過村里油坊回收村民油菜籽,進行深加工,開發“七彩菜籽油”系列產品,實現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效統一,推動農民增收。
一衣,即豆腐皮。金山村豆腐皮在當地小有名氣,十里八鄉都來采購,但由于作坊分散,衛生條件不佳,發展規模一直受限。為此,金山村將原來廢棄的糧倉進行改造,打造“金衣工坊”傳統工藝體驗點,對村里原有分散的豆腐皮小作坊進行集聚經營,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管理,不斷提升金山豆腐皮品牌價值。同時利用電商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聯合銷售,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壯大豆腐皮產業。
一薯,即迷你番薯。迷你小番薯是東茗的一大特色,但由于標準不一,產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迷你番薯的發展。金山村利用現有100畝的土地資源,對外進行招商,高標準打造百畝迷你小番薯示范基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切實做強做大小番薯產業。
守住綠水青山,更要把它變成金山銀山。下一步,金山村“兩委”班子將繼續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艱苦奮斗老黃牛、開拓創新拓荒牛”的三牛精神,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通過“微改造、精提升”,做深“旅游+”文章,科學編制村莊規劃,避免大拆大建,保護古村韻味,豐富旅游業態,推動產業振興,努力把美麗鄉村轉變為美麗經濟,讓金山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山”,真正實現村強、民富、人和、景美!
(浙江省新昌縣金山村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