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新泰市西張莊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產業為根、文化為魂、特色為本”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強化舉措,快速推進,以組織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黨委當“龍頭” 創新機制增活力
西張莊鎮黨委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建設“龍頭”作用,創新建立“曬大擂比”工作機制,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熱情。
班子成員“曬業績”。年初,每名班子成員上報重點任務和特色亮點工作,每半年組織一次集中觀摩,將取得的成績榮譽,編印成宣傳冊,發放到全鎮1688名黨員手中,公開亮相、接受監督,讓班子成員肩上有壓力、工作有動力。截至7月中旬,今年確定的毛呢產業聚集區孵化器建設工程等6項重點任務以及24項亮點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二。
支部書記“大比武”。每季度組織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對村級特色亮點工作進行觀摩評比、現場打分,將各村工作情況制作成版面,在鎮中心廣場上展示一周。觀摩評比成績計入年終考核,與支部書記績效報酬掛鉤,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目前,今年村級確定的82項特色亮點和152項公開承諾,已分別完成60項和141項。
“兩委”干部“擂臺賽”。班子成員牽頭分管部門組成工作組,每季度就單項工作進行考核,將進展情況制作成版面,讓具體負責的“兩委”干部現場匯報,由幕后走向臺前,對表現優異的“兩委”干部進行跟蹤培養,對排名靠后的黃牌警示,增強了壓力感、責任感。
共產黨員“比奉獻”。實施黨員分類管理,分農村黨員、非公企業黨員等“十大”領域,實行“同類同學、同類同管、同類同評”。分類開展“亮承諾,做表率”活動,分類制定積分管理辦法,每年七一,分類分行業評選表揚“十佳最美共產黨員”,在全鎮營造了比學趕超的干事創業氛圍。
支部當“車頭” 紅領工程增動力
“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組織開展“紅領”工程,筑強支部堡壘,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支部領航,黨建帶出新風氣。嚴格落實村“兩委”干部坐班制,每周召開例會,集思廣益定路子,民主決策辦事情,不搞“一言堂”。實行分工負責制,書記大膽授權,“兩委”干部各負其責,擼起袖子齊上陣。堅持規范化管理,制定村干部工作準則,班子成員按照制度干事,黨員群眾按照規定約束行為,誰也沒特權。近幾年,村級黨組織堅持年初有承諾,年終有考評,行與不行黨員來評判,滿不滿意群眾說了算,村班子的威信越來越高,全鎮先后建成5處黨群服務中心、6條黨建文化長廊、7個初心小院,2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成功轉化,連續三年3個村黨支部獲評泰安市“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先進基層黨組織”。
黨員領頭,先鋒激活新動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制度,定期組織黨員學習,提高黨員政治覺悟,增強黨員歸屬感。深化“亮承諾、做表率”活動,建立黨員聯系群眾“1+10”結對新模式,讓黨員在村級工作中挑擔子、沖在前。在“三資”清理、土地流轉、移風易俗等各項工作中,黨員帶頭影響帶動周圍群眾,有力地推動了村風民風轉變。今年有24名黨員被評為新泰市“最美黨員干部”,鎮黨委分領域表揚最美共產黨員10名,優秀共產黨員50名。
產業領先,發展闖出新路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借助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依托7.6公里柴汶河荒灘,建設高標準養殖水面3000畝,發展水產養殖、蓮藕種植等項目,帶動西白沙村、前高佐村、西韓莊村等6個沿河村村均增收17萬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鎮18個項目村累計流轉土地9300畝,建設農光互補光伏大棚2016座,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18家,引進鑫泉園林等大型農業企業,建設1.5萬畝特色苗木種植基地,實現土地增值1069萬元,村集體增收350萬元。同時,成立合作社和勞務輸出公司,實現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大力發展服務產業,鼓勵西張莊村、東張莊村、車莊村、明德莊村等9個鎮區駐地村和社區搬遷村通過門頭房租賃、成立物業公司等形式,收取租金、物業費、衛生費等費用,村均增收5萬元。目前,全鎮28個村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
群眾當“主角” 鄉村振興增魅力
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往往是支部搭好了“戲臺”,群眾只在“臺下看”,卻不“上臺唱”,存在著“黨員干,群眾看”的現象。
引導群眾。千方百計引導群眾“走出來”。走出村莊,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計劃全鎮28個村15年內全部搬遷至鎮區,同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讓老百姓真正過上城里人的生活。目前已有10個村搬遷至鎮區,人口達2.5萬人,今年又新啟動4個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走出土地,堅持全域土地流轉,累計流轉土地2.8萬畝,流轉率達78%,群眾入合作社率達到100%,基本解除了土地束縛。走出家庭,鎮里建立醫養中心,示范區設立老年和兒童日間照料中心,提供餐飲、看護、休閑娛樂等服務,引導群眾自主創業,解除后顧之憂。
服務群眾。建立新技能培訓驛站、電商小沙龍等培訓基地,針對性舉辦紡織、蔬菜種植、漁業養殖等技能培訓班。2020年舉辦各類培訓班5期,培訓500余人次,今年,舉辦線上“云培訓”3期,線下培訓2期,培訓360余人次。
組織群眾。村黨支部領辦勞務服務公司,組織群眾就近到毛呢企業、蔬菜基地、水產養殖場就業。同時,鎮村設立就業超市,利用電子屏、微信群等,實時發布求職和用工信息,去年以來約計1.3萬人實現就地就業。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方式逐步轉變,自發參與到改廁、美麗庭院創建等活動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主角”,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大合唱”。
(新泰市委組織部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