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大黨風華正茂!”談起不久前在北京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魏牛庚激動不已。
時刻牢記入黨初心 帶領村民謀發展
出生于1949年的魏牛庚,曾任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湖坊村黨委書記、村主任。多年來,他憑著一顆為民的“公心”,一股敢拼敢干的韌勁,帶領湖坊村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湖坊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將一個曾經的貧困村建設成中國十佳小康村、全國百強村、江西省首批“億元村”、江西省文明村。
說起魏牛庚的“公心”,要從他擔任村里副書記講起。1966年,年僅17歲的魏牛庚因家里貧窮便外出打工。
1969年,江西省重點工程——柘林水庫建水電站,這一水電站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壩。魏牛庚帶隊的民兵排當時搭了水電站最高的皮帶運輸機。因工作表現優異,1971年魏牛庚成為一名正式黨員。
“我要做一輩子革命的老黃牛,推一輩子革命的上坡車。聽黨指揮,黨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時至今日,魏牛庚依舊記得自己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的內容。他用這句話時刻警醒自己,牢記入黨初心與使命,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1972年,魏牛庚回到村里,擔任村支部副書記。“田里蕩啊蕩,一天賺根冰棒。湖坊窮啊窮,到處是茅棚。”當時的湖坊村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魏牛庚想著,“要想改變村里的現狀,村民不僅要種地,還要發展工業和商業。”
正是他帶著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靠著“一個扳手、一個打氣筒、一把銼刀”在村里開起了自行車修理店;靠著“幾條板凳、幾張桌子、幾個大碗”開起了涼粉店。到20世紀70年代末,村里發展起18家企業。
一心為民贏民心 昔日貧困村成省內首批“億元村”
魏牛庚并未因此而滿足,他深知,這些都是不成規模的小企業,要想讓鄉親們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必須要辦有規模的大企業。想法有了,魏牛庚隨之付諸行動。可是,村民們卻不樂意了。“當時村子里就8000塊錢,我想辦造紙廠,不僅錢不夠,還是我們之前未接觸過的行業,村民們擔心辦不起來。”
魏牛庚并未放棄,他向村里的老書記保證,若是廠子辦不成,自己就辭職。承諾一出口,魏牛庚便一頭扎進企業創辦。“去了南昌市和周邊的好幾家造紙廠考察學習,想辦法籌錢、了解哪里生產設備……”
帶著村民一起搬磚、運石頭建廠;買不起管道、閥門,就到其他造紙廠廢舊器材堆里找;在試車當天,魏牛庚還為此差點斷送了自己的右腿。“當時皮帶脫落了,我就上去把皮帶裝上,結果腿被卷進去了,差點要截肢,在醫院一直住了6個月。當時村里的老書記流著淚跟我說,‘廠子辦不成不要緊,你的腿要是截肢了,下半輩子可咋辦?’可我一點都不后悔,這是我當初自己的選擇。”
就這樣,改變全村命運的第一個大規模企業建成了,這為村子賺到第一桶金。從那以后,村里還陸續建了印刷廠、飲料廠、摩托車配件廠等企業,村民們也從賺工分轉變為領工資。
1994年,湖坊村成為億元村。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湖坊村越來越出名,全省很多鄉鎮前來學習、參觀。魏牛庚時刻牢記黨員的身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業勞模、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全國“富民興村”百家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時刻感念黨恩 讓孫子當兵報國
夏日的湖坊村,綠樹成蔭,寬敞的道路兩邊停滿小轎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走在村子里,魏牛庚向記者說起最令他難忘的三段經歷。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有幸被選為奧運火炬手,火炬手肩負著傳遞圣火、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友誼與和平信息的使命,點燃人們對奧運會的激情。我能成為奧運火炬手,如今想起依舊心潮澎湃。”說著,魏牛庚拿出了自己當年傳遞圣火時穿的衣服。魏牛庚說:“當時我是在紅谷灘沿著江邊跑的,雖然跑的路程不長,但是看著手中的火炬和那熊熊燃燒的圣火,我心中無比自豪,祖國的強大,才使得我有這個機會,讓我的人生有這般難忘的經歷。”
隨后,魏牛庚向記者說起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會,自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閱兵式,“真的太震撼了!能在現場看到,而不是通過電視,那種感受是不一樣的。”
今年,魏牛庚再次去往北京,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能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談及當時在現場觀禮的所見所想,魏牛庚告訴記者:“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移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能到現場,見證百年盛典,心里無比自豪。我將不忘黨恩,時刻牢記使命,繼續為村民謀幸福。”
魏牛庚時刻牢記黨員的初心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村民發展經濟,成為村民致富的“領路人”。如今,雖已退休的魏牛庚仍“老驥伏櫪”,為村集體謀求新業態。“黨恩不能忘,我沒有什么能回報給黨的,我的孫子在我的建議下去當兵,讓他替我繼續報效祖國。”
(原載江西日報,作者謝夢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